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台灣光復65週年特展 台北中山堂歷史現場展出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為迎接台灣光復65週年紀念日到來,台灣省政府與台北市政府特地重回歷史現場,自10月22日(五)起,於當年台灣接受日本總督呈遞降書的台北市中山堂,共同舉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65週年特展」,以六大主題展出約190張珍貴歷史照片及文字說明,完整呈現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台灣光復,台灣主權歸屬於中華民國的史實;馬英九總統更在中山堂光復廳錄製最新一期治國週記,強調「不容青史盡成灰」!
  1945年(民國34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同年10月25日上午10時,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典禮便在公會堂大宴會場舉行,當時場面極為盛大,場內的受降典禮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台灣省代表則為林獻堂、陳炘、林茂生等,當時的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日方呈遞降書;場外廣場則聚集上千位民眾爭睹歷史性的一刻。其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而受降典禮現場——大宴會場則定名為「光復廳」。
  八年對日抗戰期間,大陸戰場上國軍與日軍激烈會戰多達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其他戰鬥有3萬8,000多次,少將以上殉國超過200人,官兵殉職322萬人,民眾至少有2,000萬人死亡;同一時空下,許多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籍青年則投身參與八年抗戰。
  如出身台北縣蘆州的李友邦將軍,14歲時加入由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創建的台灣文化協會,因不滿日本殖民統治,赴大陸投考黃埔軍校第二期肄業,主張「保衛祖國、收復台灣」,抗戰時組織福建崇安縣400多位台灣同胞成立「台灣義勇隊」,在閩浙一帶游擊抗日,他的兩個弟弟更在抗戰中犧牲。
  又如林獻堂族姪林祖密不僅積極推動反日運動,民國成立後,更公開表示放棄日本國籍,並於1913年得到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發給的「許字第1號」回復國籍執照,成為台灣人中加入中華民國籍的第一人;他的兒子林正亨則投筆從戎、獻身抗戰,抗戰勝利後,從緬甸寄回台灣告慰母親的家書裡寫道,「台灣光復,父親生平遺志達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於九泉」。而回溯歷史,台灣先賢抗日行動不斷,這些重要的人物事蹟,都將在此次特展中真實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