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行政院文建會所屬國立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台灣音樂中心,於5月3日下午1時30分舉行「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開幕記者會,副總統蕭萬長、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監察院秘書長陳豐義、許常惠教授遺孀李致慧,以及多位文化界人士、學者等貴賓親臨並參加文件展開幕儀式。
蕭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許常惠大師的音樂,不但穿越時代,跨越空間,具有國際觀,也爲台灣音樂與國際搭起一座橋樑;許教授對於後進的提攜及對音樂執著的精神令人感佩,爲延續許大師的精神暨保存我國傳統音樂,行政院成立台灣音樂中心,專責台灣音樂的保存與推廣,藉此提升台灣音樂的國際能見度。
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亦表示:「許老師於民國56與民國67年主持的兩次大規模民歌採集運動,奠定鄉土民俗音樂基礎,也為後代子孫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提供學術研究的基礎資料。文建會所屬台灣音樂中心成立迄今二十年,多年來致力於本土音樂資料的蒐集與典藏,是目前國內重要的音樂資料庫,希望各界能多加運用。」
音樂家許常惠一生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民歌採集運動,分別在民國56年與67年,有感於錄音載體會隨著時間損毀、採集的音樂也需轉換成可供研究、閱讀與傳唱的樂譜跟文字,於是許常惠生前便在民族音樂研究所的支持下,不僅將兩次的歷史錄音悉數數位化,更進行了第一期的歷史錄音還原。當年協助許常惠進行歷史錄音數位化與還原計畫的台北藝術大學吳榮順教授,也在臺灣音樂中心的委託下,於2009年完成了第二期的歷史錄音還原計畫。
今年適逢許常惠逝世第十年,更是民族音樂研究所自籌建以來的第二十年,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任柯基良,在這二十年裡,看著這個國內唯一專責臺灣音樂的機構走過既漫長且艱難的歲月,他表示臺灣音樂豐富多元,經過許常惠、史惟亮、呂炳川等音樂學者的採集與後人的接續努力,不僅是人力物力的投入,更是與時空的拉鋸戰,臺灣音樂中心除持續努力搶救迅速流失的音樂文化資產之外,也將關懷領域擴展至全面的台灣音樂,以延續屬於臺灣的音樂命脈。
「 那人、那歌、那歲月-許常惠逝世十週年紀念文件展」由台北當代藝術館副館長林羽婕策展,展出內容包括:手稿、音樂、照片、剪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