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 星期三

「楊德昌回顧展」12/8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登場

分享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楊德昌是台灣80年代新電影發展的代表人物之ㄧ,他雖在33歲才毅然決然由電腦工程師轉身投入電影,而且於將近30年的創作生涯中,只拍了八部劇情片,但是量少而精,並且先後曾經以《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及《一一》分別獲得法國南特三洲影展和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獎,是法國的電影愛好者絕不陌生的傑出影人。在楊德昌英年早逝三年之後,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La 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暨文建會所屬駐巴黎台灣文化中心決定聯合於今年12月8日為其舉辦「楊德昌回顧展」,以對他堅持一生的電影成就致敬。
  楊德昌的作品以濃厚的冷靜知性刻劃台灣現代都會裡的中產階級,汲汲透過電影語彙反應台灣近三四十年來的社會演變與現實。他所建立的獨特風格與優異表現超越了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得到歐美人的共鳴。美國名導演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便曾如此讚美他:「楊德昌的電影令我驚豔。他的作品特出之處在於他拿捏畫面、燈光、色彩、人物布局、乃至於環繞故事人物的城市生活之間的平衡直覺。我們從他的電影裡透視到準確度暨敏感性的絕佳結合。」
  法國不但是最早關注到台灣80年代的新電影發展的國家,也是最早有系統性地,在80年代初期就同步將台灣新電影的發展介紹給法國觀眾的地方。尤為嶄露頭角的台灣新電影代表人物楊德昌、侯孝賢,乃至晚近的蔡明亮等導演,都係法國南特三洲影展與坎城影展的常客,並透過法國這道大門,進入歐洲其他地區。
  文建會表示:「楊德昌於2007年中不幸殞逝之後,中心隨即著手為他在法國舉辦大型紀念展向他致敬的計畫;但由於電影版權、拷貝與翻譯等等問題的延滯,先是在2008年底與南特三洲影展合作辦理了楊德昌回顧展,旋經不斷反覆洽商,才又促成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這次更大規模的影展,同時邀得法國『電影筆記』(Cahiers de Cinéma)雜誌前主編暨『觀點』雜誌影評傅東(Jean-Michel FRODON)撰寫專書《楊德昌的電影》(Le Cinéma d’Edward Yang),更深入研究他創作中的理念及其影片所展現的美學課題。透過法國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專業與龐大機制,可望讓更多法國觀眾認識或回憶楊德昌,也進一步引發法國大眾對多元精采的台灣電影之興趣。」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