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2011年對於綠島來說,特別有意義!早在1911年日本人在綠島設立「火燒島浮浪者收容所」,今年2011年正是綠島監獄百週年;1951年第一批政治受難者抵達綠島,是綠島監禁政治受難者60週年;2001年成立「綠島人權紀念園區」,至今10週年。時逢建國百年紀念時刻,文建會所屬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多媒體展示區」日前已整修佈展完成,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為了提供春節期間遊客服務,館長林永發特別於元月24日親赴園區陪同指導展場重建的政治受難者陳孟和先生、綠島鄉長李數奼、代表會主席謝賢裕及綠島鄉導覽解說協會及綠島民宿業者等,檢視園區展場,並於即日起試開放供民眾參觀。
「綠島人權紀念園區」源由於白色恐怖時代"政治犯監獄"拘禁許多政治犯而生,該園區是台灣在長期戒嚴下,人民遭受人權侵害的歷史紀念園區,也是一座兼顧人權歷史與環境意識的園區,園區以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歷史真相為依據,藉助博物館的蒐藏、研究、展示,讓每一位到訪者認知民主得來不易,並深刻的感受到在白色恐怖時代的政治犯在監獄中的"新生"生活。
甫於去年揭幕開放參觀的『新生訓導處第三大隊展示區』,也是一般所稱的“臘像館”,五十幾座栩栩如生的臘像,呈現白色恐怖時代那些政治受難者在綠島的生活實況。而「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多媒體展示區」以50比1的實體模型、一千多尊的擬真人偶,以及觸控影音等新穎設備,不僅可鳥瞰當年綠島監獄的全景,同時也令人深入體驗受難者的情況。

「新生訓導處全區模型多媒體展示區」以10×16公尺的大尺度全區縮小模型,忠實呈現當時政治受難者所處之木造營房、碉堡、咾咕石之克難房及圍牆等,除空間的重現,更以歷史脈絡中的場景,以縮小的偶模呈現強迫的打石、生產班等勞動生活,及政治課、小組討論等禁錮思想的歷史場景,輔以多媒體的紀錄影片、動畫說明,並有望遠鏡、攝影機、高台設計,協助觀眾多種方式觀看模型,給予知識與感官的豐富體驗。
該展區整體是以類博物館的展覽思維,以故事線的方式,藉由展覽入口意象「他們是誰」、模型區、「碉堡」禁閉體驗、「十三中隊」悼念區、「被迫的戲劇」通道展牆及總結紀錄影片,將「新生訓導處」的展覽主題,給予參觀觀眾各種感官的完整體驗。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又名"火燒島"的綠島是關重刑犯、政治犯之地,既來到綠島,又豈能不探索這座"監獄之島"的聖地!遊綠島除了迎曙光、泡溫泉、吃海鮮外,綠島鄉長李數奼特別建議民眾一定要到這位於綠島鄉公館村的「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走一趟,感受這些政治受難者如何犧牲小我、爭取人權,造就現代台灣自由的大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