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林務局開啟八煙聚落砌石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

分享 (圖/八煙水梯田裡特意留下一小塊不收割的角落,讓小鳥們也可以共享八煙的豐收)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梯田是北臺灣呼應土地紋理演化而成的溼地生態系與重要地景,惟近來由於產業結構的改變與都市化的開發壓力,使得梯田農業溼地生態面臨崩解的危機,因梯田而生的特色聚落文化也逐漸式微。
  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因地處偏僻、人口老化致發展緩慢,卻也因此保留了北臺灣少見的大面積梯田與傳統石砌水圳。近年來,由於農村人口的老化,以及石砌水圳逐漸年久失修,加以地方政府推廣特產作物-金山地瓜,使得當地的水梯田面臨旱化、農藥施用及圳溝水泥化的危機,眼看著八煙聚落的美麗珍貴資產就即將瓦解。
  98年林務局與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合作,開啟了「八煙聚落水梯田生態復舊與產業復甦」的計畫,以恢復八煙聚落的水梯田生態與文化為目標,環境復育及呼應土地紋體的產業生產活動復甦為主軸,讓八煙的珍貴價值得以保存,同時營造聚落特點,協助在地特色產業的開發,讓八煙注入新的活水;讓生活、生產與生態的「三生一體」均衡發展呼應土地紋理與生態環境的復育。
  這個計畫今年進入到第三年,首度試種過去曾經讓八煙引以為傲的黃金梯田稻米,在當地的老農夫決定秉持環境友善的憨厚與古法農業復刻的熱誠,讓八煙米重現江湖,從插秧到收割晒榖,完全依循古法謙卑的彎腰,以人工插秧,粒粒皆辛苦的收割與日曬稻榖太陽的風味,讓今年八煙的水梯田裡充滿了稻香,當然不施用農藥與化肥的堅持,也讓八煙今年的生態更加豐富,田裡的「蝦米蛙龜」得以生生不息。
  昨天(9/3)林務局以「環境復育」及「產業復甦」為主軸,呈現八煙聚落今年度的努力成果!在「環境復育」方面,以環境反差與量化的觀念,透過多彩汽球的媒材,在已收割的田間,種下水梯田的生態價值。讓參觀的民眾清楚的認知,水梯田裡種的不僅僅是可供糧食生產的稻米而已,環境友善耕作的水梯田也可以是青蛙、烏龜和小魚小蝦的天堂。而在八煙的水梯田裡,也特意留下一小塊不收割的角落,以傳統「留田角」的憨直謝天和「拾穗」的寬厚,讓小鳥們也可以共享八煙的豐收,同時將以大尺度田間生態影像輸出,讓參觀的民眾了解水梯田生態的多樣性。
  另外,在已經25年沒種稻米的八煙聚落,今年在生態工法基金會的努力下,讓八煙終於重現黃金梯田,八煙清澈的水質加上傳統古法的農耕技術,讓八煙的老農在收成的季節,也不禁感動地回想八煙的光榮歲月。所以八煙的「救世米」不僅僅「就是米」,她讓田裡的「蝦米蛙龜」生生不息,也讓老農獲得應有的尊重與溫飽,進而帶動當地的產業復甦。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