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籌備12年 全國首座以臺灣歷史為核心 臺灣歷史博物館隆重開館 第一年邀請全民免費參觀

分享 (圖/臺灣歷史博物館外觀)
記者吳鳳媖/採訪報導
  籌備12年,全館耗資約24億的全國首座以臺灣歷史為核心的國家級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於29日隆重開館!位於臺南的臺史館展館內除了有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還將同步推出「大家的博物館:2000-2010受贈文物特展」、「看見歷史 館藏文物選要特展」、「百年生活記憶特展」三檔開館特展。其中佔地1324 坪的大規模常設展以臺灣通史為題,把清代的紅頭船、日本時代的派出所、街屋以及戲院等全都搬進了展場,以擬真、時間排列的展覽手法,帶參觀者穿越從遠古到近代的臺灣歷史時空,輕鬆體驗歷史,為國內歷史博物館中少見,預期將引發參觀熱潮。(圖/栩栩如生的八家將模型)


(圖/漢人渡臺的船上一隅)

  臺史博常設展「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是一個以臺灣人民為主體、常民生活為核心的展覽,講述的是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先來後到的臺灣人和自然環境互動的故事,8大展區以時間序列的方法排列,一路從總論的「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描述遠古時代的「早期的居民」,16至17世紀東西洋人在臺灣的「異文化相遇」,再帶民眾走入清初漢人移入臺灣的「唐山過臺灣」,清代漢人社會逐漸形成的「地域社會與多元文化」,日本時代面對近代統治下產生的「鉅變與新秩序」,到戰後臺灣的「邁向多元民主社會」,並以跨樓層的雙劇場影片帶領參觀者一起「展望新世紀」,讓參觀者能夠對臺灣歷史脈絡有通盤性的了解。

(圖/等比例模型呈現漢人的信仰儀式)

  臺史博指出,不同於一般文字展版為主的展覽,「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中運用了生動的造景與模型,重塑不同時代的生活風貌、場景樣態,帶領參觀者重回歷史現場,從體驗中了解不同時代臺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不同於常見的官方史觀、單一詮釋,臺史博常設展不僅從多元的觀點去介紹大環境的政治、社會與經濟變遷,更強調當時生活在這些時代的臺灣人如何發揮智慧去因應環境,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以臺灣人為主角的展示。

  (圖/先民生活衣物,器具)



(圖/模型呈現政治的迫害)

  臺史博配合開館推出三檔主題特展,以一樓大廳的「大家的博物館:2000-2010受贈文物特展」感謝所有慷慨捐贈文物給臺史博的捐贈者,讓臺史博得以透過研究、典藏與展示,讓社會共享這些歷史文化的資產;四樓特展室「看見歷史 館藏文物選要特展」展現臺史博的蒐藏策略與使命,帶領參觀者從臺史博典藏文物中閱讀過去台灣的故事,也展望未來。「百年生活記憶特展」則透過物件的展示,讓不同世代的觀眾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記憶,回味這一百年來的時代風味。除了常設展與特展,臺史博還有一座佔地458坪、針對4至9歲兒童設計的兒童廳,展覽「發現臺灣」連結室內、戶外,以影片、放大版模型、造景加深兒童的學習經驗與興趣,讓孩子以觸摸、傾聽等方式快樂體驗歷史。

  (圖/為兒童所打造的生態造景)

  而為了迎接開館後的人潮,臺史博也宣布了開館系列活動與入館管制措施。臺史博指出,為了與民眾同慶臺史博開館的榮耀時刻,館方於開館當週(10月29日、30日)及隔週假日(11月5日、6日)規劃了包括開館典禮、榮耀臺灣‧歡喜100慶開館、演奏臺灣100年、臺灣歌謠傳唱100年、展演臺灣100年等多元而精采的節目,透過音樂、舞蹈、戲劇、藝陣等表演活動,展演臺灣旺盛的生命力與活力。周邊還有文化市集,讓觀眾從臺灣的「飲食文化」、「傳統藝術」、「手創市集」認識臺灣,臺南郵局也於29、30日在臺史博設立臨時郵局,備有記念信封、郵票等,供民眾購藏、蓋開館紀念戳章。
  臺史博說明,29日當天為因應開館,臺史博從上午11時30分起開放民眾從長和路正門口排隊進場參觀,至下午4時30分止每隔15分鐘都會開放200名民眾入館,請民眾不要心急,稍候即可入館參觀。當日下午5時閉館。

(圖/臺史博戶外的太陽能)

  開館日隔天(30日)開始恢復一般參觀機制,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民眾可於上午8時50分起至下午4時30分止至諮詢中心、長和路正門口領取參觀券,每隔15分鐘即開放一場次民眾入館,請民眾依照票券上的場次時間排隊入場。
  為便利民眾到館參觀,興南客運也將配合10月29日、30日及11月5日、6日這四天的活動加開接駁車,在臺南火車站、永康車站與臺史博間免費接駁。相關參觀資訊將隨時更新,民眾可隨時查閱臺史博官網www.nmth.gov.tw。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