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位於大龍峒保安宮、孔廟旁的哈密街上,豎立著一尊「四十四坎」石碑,象徵大龍峒商圈的歷史發展足跡,您知道四十四坎的來由典故嗎? 保安宮主祀的醫神保生大帝素有流傳許多神話傳說,您知道點龍眼、種杏林的醫神軼事,也想嚐嚐象徵常保健康的桂圓糕和杏仁餅嗎?早期孔廟祭典以拔智慧毛儀式最為著名,但近期早已不復見,您想重溫舊時拔毛古禮、求智慧嗎? 充滿趣味且古意盎然的假日市集在臺北市也能看到!
大龍峒商圈早期商賈往來,商業一片繁榮,尤其四十四坎也是當時商賈利用保安宮剩餘建材而興建,成為當地主要市集發展之處,然而經周邊大稻埕商圈等發展更迭,現今刻畫大龍峒商圈歷史記憶的區域就在哈密街周邊的保安宮及孔廟了,而10月29日就在哈密街重現四十四坎舊時市集繁華榮景,體驗剪紙、捏麵人手作樂趣、喝養生茶、買功名筆、購得束脩禮盒得以保健康、保功名、保平安之餘,還能來一趟大龍峒商圈獨有的文化之旅,參加只有當天才有的大龍峒精華導覽,一覽保安宮裝飾藝術之美、到大龍峒四十四坎街區尋「三寶」,闔家大小周六樂遊大龍峒!
為重現哈密街四十四坎商業聚落榮景,今年首度以44間攤商結合大龍峒商圈店家及其他知名業者,於哈密街兩側騎樓邊,擺設與祈福平安、健康養生及智慧功名意象有關之商品,讓民眾樂遊其中,體驗市集尋寶的樂趣。此外,大龍峒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表示,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的保安宮,是台灣地區首度獲得的殊榮,宮內的木雕、石刻、泥塑、甚至角落的小小裝飾藝術,皆有其藝術觀賞的價值,值得民眾細細品味。臺北市商業處處長劉佳鈞表示,大龍峒商圈哈密街未來也將結合在地特色,規劃店家商品融合保安宮裝飾藝術元素,並且邀請台藝大學生引進保安宮裝飾藝術泥塑、雕刻等DIY教學,讓民眾來到大龍峒商圈有不一樣的遊逛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