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Discovery 頻道《台灣無比精采:電影大復興》探討台灣電影的過去與未來 魏德聖、馬志翔、大慶精采分享

分享 (圖/賽德克巴萊導演及演員 出席電影大復興首映分享會)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台灣電影經歷近二十年的低靡,直到 2008 年《海角七號》的異軍突起,到今年投入七億台幣資金的《賽德克.巴萊》上映掀起的國片復興勢力,新一波的台灣電影熱潮是否就此起飛? Discovery 頻道特別推出《台灣無比精采:電影大復興》節目,將以各個角度探討台灣電影近幾年來的興盛熱潮, 專訪李行、侯孝賢、 吳宇森等導演, 剖析三、四十年來,台灣電影如何從黃金年代、 新浪潮,至近年來再興起的關鍵因素。Discovery 頻道特別於今日( 25 )舉辦媒體首映分享會,現場邀請《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演員大慶及馬志翔 ,與行政院新聞局電影處處長朱文清、影評人李光爵,分別從電影資金面、製作面、演員角度、政策面及市場面,分享對台灣電影大復興的看法。
  過去30年來,台灣電影一直在苦撐,台灣觀眾愛看大成本製作的好萊塢電影,電影出產量每年平均只有不到二十部,然而2008的海角七號大賣,證實台灣電影還是能吸引本地觀眾,然而這是否只是曇花一現?《賽德克.巴萊》是否能延續海角七號的魅力,讓台灣電影的春天延續下去?節目中邀請李行、侯孝賢受訪,從台灣電影歷史層面、20多年來製作環境與觀眾喜好的變化深入剖析;同時也訪問吳宇森、魏德聖及《賽德克.巴萊》製片黃志明,探討魏導在拍攝《賽德克.巴萊》時所面臨選角及製作上人才難尋的問題,及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製作出台灣影史上最大製作的電影?在電影成功首映後,各方觀眾的反應及各界所給予的評價,是否也如吳宇森導演受訪時所表示的:「這個電影真正地能證明在臺灣也一樣可以製作出像好萊塢這樣大規模的電影? 」而台灣電影產業是否也如候孝賢導演所說:「臺灣電影現在力氣十足?」《台灣無比精采:電影大復興》將帶您深入台灣電影的過去及探討近年來造成熱潮的原因。
  《賽德克.巴萊》目前票房已經達到 6.6 億新台幣,接下來導演魏德聖與團隊所要面對的將是亞洲市場對於國片的票房反應,第一站就是十一月十七日的香港首映。魏德聖笑著說,這也是他主動找上 Discovery 頻道紀錄該片的理由,希望藉由 Discovery 頻道在全亞洲廣大的宣傳效果,讓亞洲的觀眾能更瞭解《賽德克.巴萊》,進而帶動亞洲上映票房。魏導認為台灣電影工業沒道理不能復興,《賽德克.巴萊》雖然借重許多國際團隊的支援,但是主要靠的還是台灣的團隊,無論在技術上、拍攝上台灣電影工業的底子仍在,只是過去電影市場景氣低迷太久以及製作環境的改變,沒有足夠的機會讓電影人員好好發揮;並且也缺乏空間讓市場養起充足的演員,魏導也希望藉由目前台灣電影逐漸興盛的環境,漸漸培養出電影製作班底及人才,魏導強調台灣目前缺乏的是製片人才,能為國片找到更充足的資金、更具規模的發展空間,才是台灣電影再出發的永續發展之道。接下來的六個月,魏德聖導也將全力衝刺《賽德克.巴萊》海外市場,要證明國片在海外的魅力也不容小覷!
   而片中擔綱重要角色的馬志翔跟大慶,也在記者會分享如何以演員的專業角度將片中角色詮釋到位,兩人笑說為了詮釋跟敵人面對面時的不共戴天的對峙戲,他們善用魏導教的盯”蠟燭”練眼神,大慶笑說:看到年幼版鐵木瓦力斯,就把他當成”小蠟燭”,才能立刻演出犀利仇恨眼神;而小馬也風趣的笑說:他看到年長莫那魯道,就想像他是”老蠟燭”,立刻感覺就來了!同樣身為優秀原住民演員,雖幕前扮演敵手,但兩人私底下超麻吉,出國宣傳都同房聊心事;聽到大慶初嚐走紅滋味,心裡想說去餐廳老闆會不會主動打折,小馬也跟著附和展現好默契。身為專業演員的馬志翔對於首次參與如此龐大投資與國際團隊合作的電影,深覺得是作為演員的幸運與幸福,而首次演戲的大慶則是每件事都新鮮、也步步都辛苦,初期訓練時還曾一度想打退堂鼓,所幸不服輸的個性讓他堅持下來,也有了今天的好成績。但對他來說最難的是宣傳期間與外界的應對,針對這點他特別感謝小馬給他的幫助很多。

  這次 Discovery 頻道所製作的 《台灣無比精采:電影大復興》,以高畫質 (HD) 拍攝鉅細靡遺詳述台灣電影的過去與未來。更藉由《賽德克.巴萊》拍攝幕後秘辛的大公開,發酵《賽》片在全亞洲上映前的熱潮,也促成亞洲觀眾對台灣電影的瞭解。《台灣無比精采:- 電影大復興》 將在 10 月 30 號(周日)晚間 9 點於 Discovery 頻道播出,並於 11 月 26 日(周六),晚間 7 點於全亞洲 34 個國家播出。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