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第一屆台灣電影節-澎恰恰)
【WoWoNews】本屆《臺灣微電影節選拔活動》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指導,資策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於今(26)日在華視舉辦「微視界大創新座談」,邀請行銷暨創作才子王文華、最近從藝人轉戰導演圈的澎恰恰、社會創新專家林以涵,以及知名導演鄭芬芬,到現場與民眾交流,試圖從「社會創新」觀點,探討在地故事與微電影結合的各種可能。藉由結合影像、文字和創意思考的專家到場分享,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也可望開啟臺灣「微電影」的另一個嶄新視野!
以「球愛天空」打響導演名號的藝人澎恰恰,更大方表示若未來有空檔並不排除拍攝「微電影」的可能性,對於「微電影」這股浪潮,目前是好是壞還很難說,但「微電影」若一直持續發展下去,誓必可以去蕪存菁,人才輩出,而澎恰恰更以自身的經驗給了這句「勇往直前,打破頭都不能退」勉勵後進,眼神中散發著對於電影夢的執著,也不忘透露他給自己的目標,一年拍出一部電影,而現在更正在籌備新電影,要大家敬請期待。
「微電影」不賣門票,卻成就了商品的價值和分享的感動。「微電影」熱潮活絡了廣告界、振興了影事業,除了比創意,更比「說故事」的技巧。「微電影」這名詞的催生因應了人們觀賞媒介的改變,從電影、電視、電腦,到現今的智慧型手機,臉書、推特、微博、微信等網路平台的蓬勃,造就了不受時空限制,在短暫的閒暇時間,甚至是移動中皆可觀看的產物,而「微電影」最重要的特性便是「能在網路上被擴散傳播」。因此,隨著數位匯流時代的來臨,個人行動裝置日益普及,不受時空地區等條件限制,易於網路上轉貼、分享,「微電影」展現強大的互動能量和網際網路的精神,成為強而有力的新媒介,使得臺灣「微電影」熱潮漸盛。但要如何使「微電影」朝正面的發展,更是我國建立「微電影」產業的重要關鍵。
然而,「微電影」故事題材哪裡來?還有哪些「創新」方式可供運用?由行銷、創作才子王文華串連社會創新、廣告行銷、微電影這三方面做引言的議題與談,社企流創辦人林以涵將分享社會創新的概念、國內外案例,電影「聽說」的知名導演鄭芬芬則將「微電影」導入正途的反省,給予「微電影」的新思維與建議,而最近成功轉戰執導大螢幕「球愛天空」的藝人澎恰恰,也從自身執導大螢幕的經驗,看微電影的現況,給於後輩建議與指點。
本屆《臺灣微電影節選拔活動》由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指導,資策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並配合「國家創新力提升計畫」,以「臺灣社會創新」為主題,籌辦「第一屆臺灣微電影節」選拔活動,期盼藉由官方的鼓勵與輔導,促使國內「微電影」發展朝質量兼顧、商業與藝術並重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