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仿真的場景幫忙演員更加入戲)
【WoWoNews】客家電視台年度文學戲劇《在河左岸》,大手筆斥資百萬將整齊劃一的眷村,改造成雜亂無章的三重風化區豆干厝,讓桃園龜山的憲光二村繼友台《光陰的故事》後,再掀一波戲劇觀光話題。憲光二村為桃園縣文化資產之一,原為憲兵宿舍,客台《在河左岸》申請拍攝後,著手進行大規模改造,以符合民國六O年代的時代氛圍。
《在河左岸》以六O到八O年代的三重區為故事背景。六O年代起推動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加速北部經濟迅速起飛,讓很多中南部人爭相北上打拚。淡水河分隔的左岸與右岸,雖然右岸的台北是全台灣的經濟重心,但大多來打拚的人,會先選擇居住在左岸的三重,因為當時三重工廠林立,以製造產業為主,帶來大量的勞動需求。主角一家就是從嘉義北上,在豆干厝街區定居,展開在三重長達數十年的生活紀實。
戲劇中的主要場景「豆干厝」,是三重當地風化區獨有的名稱,它的外形四四方方如同豆干,是由鐵皮搭建充滿違建的區域。豆干厝街區已走入歷史,為了還原當年景象,《在河左岸》戲劇在場景上下了一番工夫。場景美術設計林智明表示:「憲光二村為傳統眷村,眷村的房屋型式非常整齊劃一,但豆干厝就完全相反,它的特色是違建、雜亂、街道不統一,和眷村形成對比。所以,場景改造的第一步,就是讓房屋型式以錯落的方式呈現,弄出層次感。」
原建築外觀增建,內部結構也要進行重整。豆干厝為早年特種營業處,大門長廊入口見底,二側隔出接待客人的房間,將原本眷村的格局大搬風。而《在河左岸》拍攝期長達四個月,為了應付颱風的侵襲,大量使用C型鋼與角鐵,以做最有利的支撐,加上主場景週邊的飯店、醫院、主角的家等,劇組不惜砸重金搭建,以呈現年代氛圍。
客家電視台文學戲劇《在河左岸》,改編自鍾文音同名小說,全劇以「家族」、「遷移」為題,勾勒出近代北台灣的輪廓。主要演員有王耿豪、嚴藝文、徐麗雯、謝瓊煖、林嘉俐、王鏡冠、范時軒、李辰翔、傅小芸等實力陣容。《在河左岸》將於2月17日客家電視17頻道隆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