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張大磊曾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轉念磨出金馬獎最佳影片

分享
(導演張大磊)

【WoWoNews】去年金馬獎最佳影片得主《八月》在台熱映中,導演張大磊來台整整兩週,專訪及活動行程滿滿,他也將在今天(19日)離台。導演張大磊形容這是一部「三無」-無特效、無明星、無愛情-的作品,笑稱「導演只好辛苦點自己跑宣傳」。近20場的映後QA,讓張大磊與台灣觀眾有許多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他表示台灣的觀眾特別真誠,提出了許多深刻問題及見解,讓他深受感動。

離台前的大雨週末下午,張大磊與音樂詩人雷光夏進行了一場座談,樂評人陳德政則擔任主持人。《八月》的時空背景在1994年,片中主角男孩小雷的爸爸在片廠工作,但因國有單位轉型,失去了穩定的鐵飯碗工作。雷光夏回憶自己在1994那一年,正與導演兼作家父親雷驤在中國拍攝《作家身影》系列紀錄片,拜訪了巴金、沈從文等名作家。當時劇組中的副導是一名與中國第五代導演同期的創作者,在與雷光夏聊天時提到「片廠都收了」,當時他失落的表情,雷光夏表示她在看完《八月》後才真正能夠感同身受。雷光夏認為《八月》中的聲音設計乍聽之下是寫實的,但仔細去想,這都是導演主觀意念下去放大並設計出來的,反倒覺得成了一種非常魔幻的音效空間,認為張大磊的聲音敘事非常具有力量。張大磊說自己對聲音的敏銳度大概是從小鍛鍊出來的,當時電視、電影都非尋常的娛樂消遣,但收音機裡的廣播節目卻是他的兒時良伴。當時有個廣播節目會單純播放電影的聲音與音樂,讓觀眾「聽」電影,是他很喜歡聽的節目,而小時候的他也喜歡趴在家裡窗台上,聽著四面八方傳來的聲響,想像聲音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張大磊也自爆,在《八月》難產長達七年的時間當中,他曾有段時間壓力非常大,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當時也就急了,希望快點把片子拍出來,但急躁下的成果總是不符合他的期望,只是「做給別人看的」。後來他心念一轉,心想失敗者也該有自己的生活,就不把《八月》的拍攝當成工作,而是好好地以過生活的態度創作,總算讓這部電影有了現在不疾不徐的成熟高度。他也笑談自己的個性與片中男孩小雷總是在觀察大人世界非常相像,提到曾有媒體問他,若能有超能力,最想要哪一種?他說從小見到從事剪輯工作的爸爸經常與同事在房間裡工作,當時害羞的他就想獲得隱身的能力,才能悄悄地觀察那個他還未知的電影世界。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