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臺博館赴泰展出臺灣原住民刺紋文化

分享
(圖/排灣族刺文師宋海華(左一)於展場現場展演剌紋)

【WoWoNews】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赴泰國暹羅博物館(Museum Siam)展出「文顏。文譽特展」(Tattoo COLOR, Tattoo HONOR),以泰雅族及排灣族兩大刺紋系統「臉與身」為主軸,彙集手紋耆老珍貴影像、口述採訪影片、刺紋工具、手紋圖案說明與木雕刺紋人像等展件,包括20世紀初拍攝的臺灣排灣族文身師刺紋珍貴圖像,呈現族人保存及記錄瀕臨失傳珍貴傳統的歷程。

臺博館館長洪世佑今(15)日親自赴泰出席開幕典禮,除邀請當代排灣族文身師宋海華(Cudjuy Maljugau)現場展演刺紋外,另安排傳源文化藝術團一行10人現場表演泰雅族北勢群傳統歌舞,並邀請嘉賓共同參與,同行還包括排灣族屏東縣來義鄉南和村村長陳文山、及泰雅族石加路群文史工作者弗奈˙瓦旦(Baunay Watan)等人,他們將於開幕活動中與當地刺紋師及文史工作者交流,為我國與泰國博物館交流開啟新頁。

洪世佑致詞表示,這項國際交流展是一個關於臺灣的刺紋族群如何尋回自己刺紋傳統的故事,他們無論文於臉上或身上,都代表一種驕傲與榮譽,因此臺博館特別與臺灣北部泰雅族與南部排灣族的部落文史工作者合作,藉由族人進行口述歷史故事採集,希望能將博物館作為族群間對話的平臺,促進各界都能跨越差異、彼此認同,達到相互理解、尊重與包容,也讓泰國友人能了解臺灣原住民豐富的刺紋文化蘊涵。

陳文山則強調,因為排灣族沒有文字,刺文不僅是美麗的圖案,也是一份榮耀,更代表族人在部落裡的身分階級象徵,藉此訴說耆老vuvu的生命故事,也是原住民的重要文化傳承。他說雖然屏東縣來義鄉是排灣族手文耆老最多的鄉鎮,但隨著耆老逐年離世,這項珍貴的刺文傳統也正逐漸凋零中,因此更喚起了族人的保存意識,現已有年輕族人願意嘗試文手,希望能繼續保存、傳承排灣手紋傳統及其在地精神。

弗奈˙瓦旦(Baunay Watan)也表示,紋面是泰雅族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宇宙觀的縮影,男子必須在戰場、打獵時有英勇的表現、或獵得敵人首級者,女子則須有織布的本領者才有資格紋面與論及婚嫁。而部落傳說臉上有刺紋的人才能在死後通過彩虹橋,祖先們以臉上的刺紋認定自己的子孫,因此紋面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才能順利到達靈界與祖先相會,但他也感嘆隨著紋面耆老凋零,文面文化也將永遠塵封在歷史記憶之中。

「文顏。文譽特展」將於暹羅博物館展出至10月27日,該館位於4 Sanam Chai Rd., Phra Nakhon, Bangkok 10200,星期二到星期日上午十點至下午六點開放參觀(每週一公休),該展也是臺博館自2017年於越南河內博物館展出「脈動–越南.臺灣生態攝影展」之後的另一次南向國際交流展。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