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一般人對《金瓶梅》的認識,大概都只是一本帶著大量情色內容的「禁書」,也可能只知道從《水滸傳》擷取而來的潘金蓮勾引武松、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等情節,如果知道《金瓶梅》的「金」是指潘金蓮、「瓶」指李瓶兒、「梅」指龐春梅的話,就已經算是很「博學」了。但《金瓶梅》卻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被並列為中國四大奇書。究竟這本「奇書」的價值在哪裡?大家始終不甚明瞭。
年輕時候的侯文詠對《金瓶梅》的看法也一樣,一直要到閱歷增長的幾十年後,他才真正讀懂了《金瓶梅》,侯文詠說:「我很難形容閱讀《金瓶梅》時那種被撼動的感覺。似乎隨著年紀、眼界增長,『內心撼動』這種感覺愈來愈難。但在閱讀《金瓶梅》的過程中,我卻重新經歷了一次年少初次讀好小說時的震撼──著迷、讚歎、眩惑與不可自拔。」
侯文詠認為《金瓶梅》其實是一本非常前衛的書,在明朝那個充滿儒家禮教思想的年代,作者蘭陵笑笑生對政治的諷刺以及對性愛的尺度,在當時可是會被砍頭的,但蘭陵笑笑生卻還是勇敢地去戳破整個社會表象下的虛偽,而在《金瓶梅》中所描寫的人性和社會結構,即使經過了四百年,直到今天都仍然沒有改變。但遺憾的是,如此精采深刻的作品,卻在大家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下,乃至於色情電影的扭曲,讓《金瓶梅》完全落入了一種情色膚淺的模樣,這讓他感到有點忿忿不平,甚至有種正義感油然而生,希望為這本書「平反」,所以他才不惜花上兩年的時間寫成這本新書《沒有神的所在》。
侯文詠表示,《金瓶梅》的意義,就字面上來看,它是插在「金瓶」裡熱熱鬧鬧盛開的「梅」花。這些失根離土的梅花固然鮮豔,但它們從盛開到枯萎,無非也就是轉眼韶華。當用這樣的目光閱讀《金瓶梅》時,我們就開始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那些從我們眼前流動而過的,許許多多的時尚女子、風流男人、醇酒、美食、音樂、財富、愛慾、貪婪、嫉妒、仇恨、顛癡…全都變成了轉眼凋零的一場浮生大夢,所有最熱鬧的正是最令我們嘆息的,而所有最令人眷戀的也正是最教我們感到空虛的。
而侯文詠之所以將新書定名為《沒有神的所在》,意思就是《金瓶梅》是一片盛開在金瓶裡卻失去靈魂的美麗璀璨,一個失去神明的所在,一場走在地獄邊緣的夢境。那麼人生的出口究竟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在《金瓶梅》裡顯然是沒有答案的,然而這種虛無、蒼涼所透露出來的作者對人的悲憐與同情,正是讓侯文詠感到最震撼也最想與讀者分享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