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

《悲情城市》二十週年 劇組重聚感慨多

分享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在威尼斯影展一舉奪下最高榮譽金獅獎,創下華語電影嶄新里程碑.而本片勇於突破禁忌,在解嚴之際便大膽碰觸敏感的『二二八』議題,以宏大的歷史格局再創台灣電影新頁,也在第二十六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由侯孝賢與陳松勇,分別奪得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獎.時隔二十年,當年參與本片的多位成員再度聚首,包括導演侯孝賢、演員陳松勇、吳義芳、梅芳、高捷、蔡振南、剪接師廖慶松,以及幕後協助的陳國富等人,與金馬影迷一同回顧這部經典,重探這部電影所紀錄並寫下的歷史。
  《悲情城市》描寫國民政府治理台灣初期,以一個基隆林氏家族的興衰故事,側寫出時代變遷與政權輪替的過程中,難以迴避的族群衝突與身分認同問題.為了紀念《悲情城市》面世二十週年,金馬影展舉辦了本場特別放映,邀得當年參與拍攝的人員,以當年拍攝的記憶,融合這二十年來的沈澱反思,與在場觀眾分享這部經典作品。
  侯孝賢導演表示,如今再看《悲情城市》,對於當年的那段經歷有更透徹理解,若現在重拍,肯定會更挑剔、更精準,但許多當時的社會樣貌,包括演員,如今也萬難重現;但也正是年輕時那種無所畏懼的衝勁,才保留了這部電影的宏大觀點與力度。談起片中用多種語言、方言呈現出時代的氛圍,侯導盛讚男主角陳松勇的表現,並分享拍攝時的故事:當時為了不讓陳松勇過度刻意表演,半騙半哄地趁著試戲的時候,偷偷拍攝,捕捉了陳松勇最自然真實的樣貌。久未露面的男主角陳松勇笑說,當時根本沒見到劇本,只有個故事大綱,於是他揣摩自己的父親,形塑了片中的形象。侯導戲稱,陳松勇的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該分一半給父親,但他生動精彩的唸白,也該掙得半座最佳編劇獎。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