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劍舞楚天特展」展出一級文物「越王勾踐劍」

分享 (漆木匜形杯蓋)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文建會所屬國立台灣博物館將自99年11月20日起至明(100)年2月13日止,與湖北省博物館、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合作,共同策劃展出「劍舞楚天─越王勾踐劍暨楚國出土文物展」,湖北省博物館陳列部主任王紀潮為該展策展人,昨(15)日下午與台博館館長蕭宗煌共同主持開箱記者會,提前亮相的三件一級文物為「龍耳銅方壺」、「漆木匜形杯」,以及最受矚目的「越王勾踐劍」共計三件。
  「龍耳銅方壺」為酒器, 2002年湖北九連墩1號墓出土。方唇,直頸,鼓腹,高79.8、口徑19、最大腹徑30.3釐米,壺肩部兩側各有一龍形附耳,壺蓋飾有鏤空花瓣,瓣上飾鳳尾紋、雲紋、蟠螭紋。
  「漆木匜形杯」同為酒器,2002年湖北九連墩2號墓出土。由蓋、身、足三部分組成,高13.1、帶流長16.2、口寬19.2釐米。蓋面浮雕一鳥三蛇,一蛇銜於鳥嘴,鳥翅分置蓋側呈飛翔狀,二蛇纏繞在鳥翅之間。器身雕刻成鳳形,鳳口銜珠,整器黑漆為底,器蓋髹紅漆,鳥、蛇上繪形體、羽毛、鱗片的輪廓,填以土黃粉彩。鳳身飾變形鳳鳥紋,腹部繪四條相互纏繞的二足龍。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劍」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轟動,該劍長55.7、寬4.6厘米,劍首向外翻卷作圓箍形,內鑄有11道同心圓圈紋,劍身滿布菱形暗紋,劍格兩面分別鑲嵌藍色琉璃和綠松石,劍身近格處刻有二行八字鳥篆銘文:「越王鳩淺自作用劍」。「鳩淺」即勾踐,亦即該把寶劍是春秋晚期赫赫有名的五霸之一─越王勾踐的「自作用劍」。中國著名史學家郭沫若曾以「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讚嘆其為稀世珍寶。
  由於湖北是楚國故地,湖北省博物館因而成為楚文物收藏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這次以舉世聞名的「越王勾踐劍」以及代表戰國時期楚文化的江陵望山一號楚墓與九連墩古墓群的出土精品共計118件(套)在台博館舉辦特展,其中包括16件(套)一級文物,是台灣近年來最齊全而完整的楚國文物特展。而且台博館將仍維持親民票價:全票20元、半票10元,邀請國人一起觀賞這場難得的文化盛宴。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