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了,在這麼長的日子裡,許多原本與這片土地毫無瓜葛的外國人士,遠渡重洋來到這片土地,他們深入偏鄉海隅,不論是在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教育文化及民主人權各個方面,傾其一生的歲月,為這片土地注入了無限的關懷與愛,這樣的奉獻精神在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歷程裡,每一個故事都可以寫成動人的詩篇,深植每個國人的心中。
行政院文建會於今日(5/17)舉辦「百年奉獻 愛在臺灣」記者會,會中邀請在臺灣奉獻近50年的義大利籍秘克琳神父、天主教博愛基金會歐晉仁執行長與受惠代表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廖軒億小朋友,共同見證與感謝所有在臺外籍人士的耕耘奉獻。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適逢建國一百年的時刻,政府為感恩這些無私地為臺灣人奉獻的外國人士身影與足跡,特別製作「愛在臺灣感恩樹」,將於100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於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落成,以表彰過去一百年的奉獻與耕耘。
義大利籍秘克琳神父表示,50年前來到臺灣見到當時偏遠地區資源嚴重不足,決定以自身所長投入教育與醫療等相關領域,為社會發展扎下重要的基礎,一手創辦「蘭陽舞蹈團」,目前表演足跡更是踏遍全世界,以精湛的舞姿傳播臺灣藝術之美。
而5歲的廖軒億小朋友,雖然生下時耳朵聽不清楚,但父母帶到雅文基金會上課,透過雅文基金會專業聽覺口語師的細心教導,已經和許多小朋友一樣,聽得清楚,說得更清楚。
記者會揭曉的「愛在臺灣感恩樹」委由臺灣藝術大學劉柏村教授創作,設計理念為強化表明一種根生土地的概念,象徵著中華民國一百年歷史進程發展中,所有在這塊土地上共同辛勤貢獻的結果價值,以表彰過去一百年的奉獻與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