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灌溉儀式)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十月份將在「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登場的「文創劇場」,共推出四部精選作品,因應臺灣表演藝術發展新局,文建會提出結合市場機制的創新補助制度,各別節目可獲得的補助金額,將由售票數字決定。
由文建會推動的「文創劇場」實驗計畫,突破藝文界習慣的補助機制,將補助金額的決定權,由評審交給觀眾。與過去補助制度最大的差異是,「文創劇場」除考量演出製作的藝術性,並將「市場」觀點納入,演出團隊獲得補助的額度,在演出結束後根據票房所得計算。本年度「文創劇場」,表演團隊可獲得演出票房75%的補助款。這表示觀眾每付出100元購買門票,政府相對補助75元,這種新制,同時降低觀眾的負擔、也增加演出團隊收入。
首度入選於「文創劇場」演出的四個團隊為原舞者、臺南人劇團、創作社劇團及一當代舞團(YiLab),將於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中推出連續一個月的節目,於「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內的「三連棟」及「烏梅酒廠」定點演出。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表示,華山藝術生活節是一個表演藝術的交易平臺,整合表演藝術上中下游,讓每年的十月份變成臺灣的特色。而今年首推出的文創劇場補助新制是在原來的補助制度之下,提供更多新的可能。過去大部分藝文團隊習慣政府部門,先提出補助計畫申請,再視補助金額多寡調整製作規模;「文創劇場」將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式,文建會期望協助表演藝術團隊嘗試從「製作」面思考創作,透過創新的補助策略,協助團隊提升經營體質、開發觀眾和養成製作能力。盛治仁也強調,「文創劇場」目前是實驗性的計畫,這種創新的補助方式,並不會取代過去傳統的補助。
「文創劇場」為「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系列活動之一,「華山藝術生活節」今年邁入第二屆,延續以往的精神,為表演團隊建立「新通路」,刺激對表演藝術的「新需求」,影響大眾成為表演藝術的「新觀眾」,並以「新觀念」影響表演藝術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建立健全的產業架構。今年活動設計包含「創意」、「市場」及「生活」三個面向,共三百餘場活動供國內外策展人、表演藝術從業者以及一般觀眾參與。
「華山藝術生活節」期望藉由國內外藝術場館和藝術節策展人的參與,為國內表演團隊增加演出機會,進一步帶動產業鏈發展,同時培植專業的服務及管理機構和人才。「華山藝術生活節」亦期望透過品牌的深化經營,成為臺灣及華語文化圈最重要的表演藝術展示櫥窗和市場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