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深受國際矚目的「聽見和平」建國一百年和平祈福日主活動—和平鐘敲鐘儀典,今(23)日於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正式登場。總統馬英九、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De Klerk)、國際反地雷組織青年大使宋可邵(Song Kosal),在英國BBC電視台、美國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日本NHK電視台、朝日新聞等上百位中外媒體及上千位國內外貴賓的見證下,於上午11點共同敲響意義不凡的建國一百年和平鐘,國內外兩百多座大鐘小鐘也一起串連齊鳴、唱頌和平。
總統馬英九在致詞時針對「和平」提出他與時俱進的見解,他表示民國100年8月23日是一個紀念日,對中華民國臺灣而言、是一個新世紀,對整個國際社會而言、則是一個新世代,一個對未來承諾以及過去奮鬥的交接、一種新期待的出現。期待一段感受和平嶄新詮釋的旅程,一個不僅僅存在於國與國之間的平衡,並且也是存在於人與人、以及人類與世界、自然、土地之間的和平。
行政院長吳敦義則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特別感謝遠從世界各地而來的百國Homestay青年及眾多外國貴賓,謝謝他們以實際行動、一起與全臺灣人民支持全球終戰,讓過去落下的一顆顆砲彈,都成為世界各國攜手邁向和平的動力。
立法院長王金平則以最高民意機關代表的身分提醒大家,「和平」之於一個國家、就像「健康」之於一個人的身體,總是等到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我們能享受現在這樣和平且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應該要用感恩的心好好珍惜!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委、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執行長盛治仁則以主辦單位身份說明這次活動的意義,他表示,在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之際,我們邀請所有世界公民,一同真誠地感受「和平」,因為「和平」讓人得以凝聚在一起,突破國界藩籬交流與分享,只有在「和平」的土地上,所有美麗的人、事、物才可能會發生,也才能被感受到。
親身經歷金門從戰爭走入和平歷程的金門縣長李沃士則說,在兩岸「小三通」與世界局勢漸趨祥和之後,金門半個世紀來的「戰地」角色已徹底褪去,而世界各民族對於和平與繁榮發展的企盼、對於追求和平的普世價值,正像綿延不絕的鐘聲,在混沌世局中,不斷地被傳揚、被歌頌、被烙印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
和平的意義不僅存在於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之間,更是存在人類與自然、土地之間。如果沒有發生過戰爭、地震或海嘯,我們可能不會看見自己已經擁有的美好,如果沒有經歷過天災我們不會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和學會向前走的力量。臺灣的鄰國日本,歷經宮城大地震至今,許多災民在傷痛中堅強,以無比堅毅的態度重建家園,來自宮城的佐藤匡洋(Sato Masahiro)今日也出席和平祈福日活動,完全不會彈奏鋼琴的他,為了此次活動苦練了一首世界童謠,一指一鍵用音符敲出他對於和平的渴望與信念,在猶太裔鋼琴家Menahem Pressler的伴奏下,感動現場所有人。
為了彰顯我國追求「和平」這個普世價值的決心與信念,特別邀請知名建築師姚仁喜先生,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設計了一座用昔日砲彈熔鑄而成的建國一百年和平鐘。敲鐘儀典上,馬總統、戴克拉克(De Klerk)先生、宋可邵(Song Kosal)小姐、兩位金門的小女孩、還有參與當年戰爭的八二三戰士代表在上午11點整一同敲響這座象徵和平軌跡的紀念鐘,低沉的鐘聲彷彿緩緩吟唱著祈禱的歌聲,臺灣本島及全球各地兩百多座各式各樣的鐘,也同步傳響,讓和平的信念、透過鐘聲在世界各地迴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