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建國100年首屆「客家青年文化訪問團」 遠赴中南美洲四國 宣慰僑胞及親善交流

分享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建國100年,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史上首度規劃籌組「客家青年文化訪問團」,一行21人將於本週六(10月15日)啟程,至地球彼端的中南美洲巴拿馬、巴西、巴拉圭及阿根廷4國展開16天的客家文化宣揚、宣慰僑胞及國民親善外交活動。今日(10月13日)舉辦授旗典禮,黃主任委員玉振將團旗授與鍾副主任委員萬梅及所有團員。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黃主任委員玉振表示,「族群發展是永續不斷的工程,唯有越來越多客家年輕人的參與,才能開創新的可能,再造客家新希望。」這次客委會首度籌組「客家青年文化訪問團」,提供客家青年參與國際客家事務之管道,就是在此概念下的創新行動。
  本次團員是全國公開徵選,經過激烈競爭選出的15名團員,年紀最輕者為16歲,有5位未滿18歲,總平均年齡為20歲。團員本身原具舞蹈、歌唱、民俗技藝、戲曲…等不同才藝,在經過一個月集訓後,排練10項演出節目,展現臺灣客家多元、豐富、活力的世代薪傳氣象。
  此次成團,客委會特別聘請十多位學者、專家指導,將多樣客家經典與創新藝文項目精彩結合,包含:山歌及三腳採茶戲為臺灣客家農村閒餘的重要生活娛樂,反映早期客家人生活態度及心情寫照,是客家傳統精髓文化;客家獅藝則融合戲劇、舞蹈、武術及音樂,搭配精湛的南拳、棍術的整體演出,展現祥瑞驅邪的虔誠祝福;說唱藝術則運用豐富的客家俚語及生活對話,呈現對口相聲的詼諧趣味。
  此外,尚有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四首創新舞蹈,「原鄉之歌」的《紅梅》是以曼妙舞姿闡述客家婦女撐起半邊天的堅毅精神,《福爾摩沙》則融合多元族群藝術歌頌我們的寶島;《掌牛郎娶親》敘述客家兒女在純樸農村生活中的喜樂甜蜜;另外,一首《I Am Here》熱門舞蹈更是在客家搖滾樂曲下,展現客家青年的動感、青春及活力!此外尚有扇杯、耍旗、轉碟、擰腰、水流星…等豐富的民俗技藝及古箏演奏,邀請中南美洲僑胞及國際友人共賞,同時讓海外人士更認識客家、了解客家。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