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國美館「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一探全球錄像藝術樣貌

分享 (圖/與會貴賓及藝術家合影)
記者吳鳳媖/台北報導
  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於12月3日至2012年2月26日止,推出「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由波昂錄像藝術雙年展(Videonale)主席格奧.爾本(Georg Elben)與國內知名新媒體藝術家/策展人王俊傑共同策劃,呈現波昂錄像藝術雙年展第十屆至十三屆來自十九個國家共四十四件精選作品,並增設臺灣單元,邀請九位國內錄像藝術家的創作共同展出。展出作品內容與表現形式多元,包含超過一小時的長片、記錄片、實驗短片、觀念影像或電影劇情片等,透過高畫質錄像或電影膠卷拍攝的影像,以「對話」為概念出發,企圖探討全球化之下影像的相對關係,為國內近年來最具規模的國際錄像藝術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表示,波昂錄像藝術雙年展為國際知名的錄像藝術雙年展,以不限主題、向全球徵件的型式,為全球錄像藝術展覽的典範,在兩位策展人的跨國合作下,以新增臺灣單元加深彼此的「對話」,更以半開放、半封閉式的錄像藝術展覽方式,相信會對國內錄像藝術發展帶來新的啟發。
  臺北歌德學院主任魏松亦表示,此次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特別邀請9位臺灣藝術家參展,同時亦邀請策展人王俊傑擔任波昂錄像藝術雙年展評審,相信藉由雙方的互動與觀摩,更能加深彼此的交流。
  「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為波昂錄像雙年展首次與亞洲美術館合作策畫的展覽,作品選件以雙年展第十三屆的展覽為主,另含括了部分近十年的參展作品。該雙年展為歐洲歷史最悠久的錄像藝術節,自1984年起開始舉辦至今年已邁入第十三屆。開放全球徵件的方式,可清楚看出錄像藝術發展的國際流動趨向。歷年徵件並未設定主題,因此入選作品內容多樣,也極具開放性、實驗性與社會性。不僅反映出錄像媒材與時代的進程,更以嘗試發展錄像藝術與建築的新表現形式而獲致好評。
  在「對話」的發展概念之下,「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特別邀請9位臺灣藝術家的創作參展。其中,陳界仁在臺灣錄像藝術發展中具代表性地位,而另外8位藝術家則均為年輕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具體而微的呈現出臺灣錄像藝術的面貌,含括對政治、社會與媒體的批判,也有對個人內在思考的細緻表達。從臺灣單元的規劃,可看出東、西方錄像藝術關心層面與表現方式的異同處,也希望能促成多方的交流與討論。值得一提的是,為突破美術館傳統的白盒子展覽空間以及錄像藝術慣有的「黑盒子」式放映隔間,國立臺灣美術館特別開發規劃全新的展場空間,以特殊設計的座椅及銀幕裝置空間,提供觀眾嶄新的視野及觀展經驗。
  國立臺灣美術館特別感謝臺北歌德學院(德國文化中心)的引介促成,以及Epson投影機的贊助,得以將「當代錄像藝術對話」展完整呈現至國人面前,帶領民眾一探全球當前錄像藝術的發展樣貌。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