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涵蓋古生物奧秘與東、西方文明歷史 「時空膠囊─琥珀特展」台博館展出

分享
(圖/螳螂)

【WoWoNews】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博物館主辦、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暨研究所及台灣昆蟲學會合辦之「時空膠囊─琥珀特展」(Amber:the Time Capsule),自102年4月23日起至12月22日於該館展出,為國內首次之大型琥珀特展,展品總數多達五百餘件(組),展示內容涵蓋古生物奧秘與東、西方文明歷史,融合科學、人文和藝術等面向,除可對比生活在數千萬年前的古老生物和現生的動、植物之間的差異外,各式東、西方琥珀文物亦充滿人文藝術價值。

展出的動物珀中有體長3.5公分的鍬形蟲珀,堪稱鞘翅目化石中的龐然巨物,是目前已發現的最大紀錄;另有被琥珀包裹的螳螂,出現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可見倒三角形的頭部,鐮刀狀的捕捉前足,在琥珀中歷經數千萬年的歲月,依舊目光如炬,栩栩如生;還有因體型大活動力強,不易為樹脂所困的蜥蜴,在琥珀中連同軟組織都完整保存,目前身軀完整度超過80% 有紀錄者,全球不超過20 件,是極稀有的生物化石。同時展出的華夏及歐洲琥珀文物,包括朝珠、瓔珞、帶鈎、帶板、翎管、牌片、手鐲、項鍊、煙嘴、煙斗等,許多圖騰在文化上的象徵意義也值得仔細品味。

琥珀的前身是植物分泌的樹脂,當其受到外力損傷或遭蟲害侵襲,樹液便會由受損部位的韌皮部流出,形成一道保護膜,分泌出的汁液具有黏性,會把傷口膠封,使汁液不再繼續流出,這些汁液有的具毒性,有的能防止病菌入侵,是植物的一種防禦措施,防止傷害擴大。由於樹脂帶有黏性,會沾染各種所能及的物質,包括環境中的水滴、砂礫、灰塵,隨風飄落之花粉、花瓣、植物枝、葉、莖、幹;也由於樹脂帶有香味,可能吸引當時出現的各種昆蟲、動物,或想捕食、寄生的其他動物。這些生物被沾黏時會掙扎,因此也會把氣泡捲入其中。而這些包埋各種動物、植物、礦物、塵粒的樹脂,在地層變動過程中被埋入地下,經數千萬至數億年的石化作用而形成琥珀中的化石。所以由出土的琥珀裡,也能窺知當時動植物生長環境的狀態,甚至原始森林的演變。

台博館表示,琥珀在日常生活中已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宗教和藝術製品之中,長期以來也是貴族富賈財富的象徵;在宗教上是基督教、天主教聖壇上的珍寶,更是佛教七寶之一,國人並不陌生,但是一般民眾較少能有機會能從自然史及文化史面向觀察琥珀,這也是策劃這項特展的目的。

策展人國立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楊平世教授則表示,比起大陸型國家,台灣地質年代十分年輕,琥珀產量甚少,但民間卻有不少人喜歡琥珀、收藏琥珀,因此他希望透過這個展覽,能讓國人深入體驗琥珀的奇妙世界,也更能領略東、西方藝術家賦予琥珀人文和藝術的精髓。另一位共同策展人黃憶人,因受「侏儸紀公園」電影的影響,自行從書籍暨網站累積琥珀知識,因此也蒐藏不少蟲珀和其他生物珀,這次也提供了約220餘件展品展出。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