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 星期五

龍應台與旗袍媽媽們看展 「旗麗時代」勾起塵封記憶

分享
(圖/龍應台部長出席旗麗時代展開幕記者會)

【WoWoNews】母親節將至,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博物館十日上午舉辦「旗麗時代」旗袍展記者會,近卅位穿著色彩繽紛的旗袍媽媽們,與生平第一次穿旗袍的部長龍應台共同看展,細看台灣百年來的旗袍身影,勾起許多情感交織的記憶,氣氛溫馨。龍應台表示,旗袍藏著文化印記、歷史記憶,是值得保存推廣的傳統產業。她希望家裡有旗袍的媽媽,都從箱底把衣服拿出來曬曬太陽,熨平後穿上街,把生命中難忘的記憶再重溫一次。

出席記者會的媽媽們,有人穿著結婚時婆婆為她親手縫製的旗袍,有的則是外甥結婚時,當長輩所穿的盛裝,卅位旗袍媽媽大陣仗齊聚一堂,像是畫裡走出的美女,極為亮麗耀眼。活動開始時,先播放花扣師傅蔡蕊手工製作龍紋盤扣的過程,把布料刮漿燙平後凹進鐵線,沿用上海師傅的廣東尺,靠她熟練雙手與精細眼力,只花一個半小時就摺出樣式優美的裝飾盤扣。但因為工序繁複又傷眼力,蔡師傅說「這項手藝已經沒人可以繼承衣缽了」。而擁有五十多年手工旗袍裁縫經驗的許榮一師傅,堅持只做傳統款露袖式的旗袍,「因為旗袍可以修飾女性曲線的自然美,顯得高貴大方、溫柔婉約!」

卅位旗袍媽媽與龍部長看展時,首先映入眼簾是前輩美術家陳進的膠彩畫《悠閒》,畫中生動地描繪了三○年代的台灣閨秀,穿著華麗、典雅的旗袍,倚在眠床閱讀的輕盈體態。另幅黑白照片的主角也是穿著旗袍,卻形成強烈對比,這是攝影師黃澍民六○年代末在苗栗頭份拍到的勞動婦女,她頭戴斗笠彎著腰奮力的推台車,旗袍也可以是耐穿的工作服,打破了一般人對旗袍穿著場合的刻板印象。

旗麗時代除了透過前輩美術家李梅樹、劉啟祥、陳慧坤畫中的旗袍美女,傳達日治、光復初期台灣女性的形象特徵,現場也展出一百五十套,來自台灣不同家族的旗袍蒐藏,都非常具有特色。例如新竹進士第鄭林嫦娥女士所穿的長衫旗袍,呈現典型中式旗袍的設計美學,不以體態曲線取勝,而是透過精細的花卉刺繡,展現傳統女性婉約典雅的氣質。

現場展出三款鄭邵令真女士於五○、六○年代所穿著旗袍,當時是台灣女性穿旗袍流行高峰,三分袖、幾何花布的時尚設計,讓不少人看了睹衣思情。鄭邵女士的乾女兒表示,她很感謝乾媽在她中學叛逆期,像家人般的輔導提攜,使她有機會走上正軌,即使乾媽辭世已經十五年,每憶及這段往事仍令她忍不住熱淚盈眶。

龍應台表示,旗袍蘊藏著文化印記與歷史記憶,她很高興台灣博物館與民眾生活結合在一起,在母親節舉辦這項有意義的展覽。她聽到這麼多旗袍媽媽姊妹們的故事,也忍不住想起自己媽媽穿旗袍的模樣,內心充滿了各種難忘回憶。龍應台鼓勵兒女帶著媽媽、老夫老妻一起來看展。「家裡有旗袍的,也從箱底拿出來曬曬太陽,熨平後穿上街,千萬不要羞澀!」場中有位旗袍技能鑑定考試及格的高月妥小姐,呼籲各界能重視旗袍手藝的傳承,例如大專院校服飾科系應廣增旗袍推廣課程,讓這項優美的傳統手工藝能更加發揚光大。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