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四物游戲的演出)
【WoWoNews】文化部所屬臺灣國樂團【韓流瘋臺灣】音樂會由采風樂坊藝術總監黃正銘擔任製作人,邀請到韓國國立中央劇場所屬國立國樂管絃樂團與臺灣國樂團進行深度的音樂文化交流。中韓兩國在樂器的發展有傳承的地緣關係,其宮廷中所使用的雅樂亦多沿襲自中國的音樂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會特意安排雙指揮呈現中韓不同文化的詮釋手法,首先由2012年3月甫上任韓國國立中央劇院國樂管弦樂團藝術總監的元一擔任上半場指揮。元一被韓國時事日報譽為「年輕國樂人中的代表」、同族新聞讚為「國樂界的異類」,他打破了韓國國樂管弦樂團基本的形式,以改革者之姿,創造了許多話題,其音樂作品走在時代尖端,並獲得多次韓國「大鐘獎-電影音樂獎」而聲名大噪。元一認為:「指揮家的耳朵就是觀眾的耳朵,聽到的音響和如何聽音響都需要精確地進行」。
元一帶來由韓國國樂團編製改編成國樂團的《四氣》、《青山》,這二首樂曲皆選自傳統曲調為創作中心,其中《四氣》是以民間音樂常用的「四物」打擊樂器-鑼、鉦、兩頭鼓、長鼓為主奏,在傳統意義上四個樂器分別代表著四位神,鼓是雲神,長鼓是雨神,鑼是風神,鉦是雷神,這首曲子另結合京畿道巫樂的特有長短節拍,同時也表達陰陽理念,長鼓和鼓代表著大地的聲音,而大鑼和小鑼則代表著上天的聲音,通過樂器及樂音的神聖性和樂團的配合,彷若身心都經過聖靈的洗滌一般,令人精神抖擻;《青山》則是以〈青山別曲〉、〈上靈山〉、〈壽齊天真陽〉等傳統古樂取掉線條描繪山脈線條,可感受韓國音樂節奏由緊張到放鬆的張力過程,以及追求過去音樂和當代音樂一起呼吸的律動性。次外,元一還以韓流思維詮釋臺灣作曲家鄭思森的作品《松》,以及為臺灣國樂團量身打造全新創作《城市雨》。
另一方面,臺灣國樂團安排了由臺灣國樂教育系統所培育出來的中生代優秀指揮家顧寶文與之抗衡。顧寶文現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2012年8月更獲聘為新加坡華樂團首任常任客席指揮,此次將與韓國國立中央劇院國樂管弦樂團伽耶琴首席文良淑合作。文良淑學習經驗非常特別,幼年在日本學習伽耶琴,90年代到北韓平壤音樂舞蹈大學學習改良伽耶琴,之後再回到韓國學習傳統的12弦伽耶琴。
這次音樂會改編自韓國著名女性作家崔明姬流傳17 年的長篇小說《魂火》的系列音樂作品《魂火2》伽耶琴協奏曲。這首樂曲主要描繪主角在情感上的心靈感受,心中的思念、生活的桎梏和輪迴的命運透過樂團與獨奏樂句的模仿和變奏相互的堆疊、追逐,並使用了韓國古曲《靈山相會》中的一段旋律作為骨幹,讓音樂在形式與聽覺感受都呼應了男女主角陷入命運式的愛情、相逢與別離。
【韓流瘋臺灣】音樂會8月16日晚間7:30將於國家音樂廳舉行,為呼應韓國友人在選曲上善用傳統古調素材的特性,臺灣國樂團精選《臺灣風情》選段呈現臺灣以福佬系民歌素材為大宗的音樂特色以及劉文金與趙咏山改編自古琵琶大曲的《十面埋伏》與之呼應。整場音樂會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聆賞中韓古今不同音樂風情的運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