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彭康隆水墨畫易雅居展出)
【WoWoNews】專注人文品味與空間美學的易雅居,近年大膽跨界當代藝術的引進,擅用居家空間交融藝術作品的展演形式,不僅為國人領銜耳目一新的獨特視野,更是體現居家藝術的絕佳示範。今年,易雅居策畫「花木述石─彭康隆當代水墨個展」,於當代空間館匯集二十多幅最新畫作,展現畫家東西交融、悠遊古今的個人美學,同時也闡述了一個代表當代水墨的全新語彙。
彭康隆,以創新形式水墨見長,其作品獨到之處在於展現了當代觀點與傳統山水哲學的融會貫通,為台灣當代水墨先鋒畫家。他以傳統水墨為體,復以新媒材、新技法為用,開創深具個人風格的新水墨畫美學,近年作品廣受兩岸三地所邀展,包括台北市立美術館、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同時為各國收藏家典藏。2014年更受邀於香港蘇富比拍賣會/聚-當代文人藝術,以及新加坡Art Apart展覽。
自2013年開始,彭康隆的畫作開啟我們欣賞水墨的新視界,如個展「芳蹤」裡明顯轉折的畫風,一改過去氣勢磅薄、厚重的山水體裁,反而拾取輕盈的草木花卉,藉由植物的微觀宇宙,引領觀者在靈性層面上探尋,重新連結與大自然的關係。
在「花木述石」新作,花草是彭康隆借用的文字,適合慢慢閱讀、細細咀嚼。二十多幅全新創作中,大膽地揚棄詩般的精煉,也不願有太多留白,卻是以滿溢繽紛的花木草卉舖展開來的新天地。彭康隆運用大量而微小的植物細節充滿整張畫布,似乎是明白了"留白"只會讓當代觀者有更多的狐疑,他寧可透過如散文般細膩地佈置,作為觀者閱讀的種種線索,以貼近現代人習慣依賴物質來理解所處的世界。這也說明彭康隆的畫作最大特色,即是不斷思索,東方的水墨畫在當今社會的處境。
彭康隆坦言,「花木述石」系列反映了他對於藝術當代性的深刻思考。直觀的創作過程,讓筆下的花草樹木如細胞般蔓延於畫紙上,乍看之下,猶如無意識的有機體,不斷在筆下增長為一種受造的「自然實相」。此一轉折,不僅讓傳統的水墨畫有了卸除歷史包袱的嶄新思維,也讓創作者藉著打破對自然的空間感,進而超越了物象的限制,獲得創作上的更多自由。
「花木述石─彭康隆當代水墨個展」於10月31日到11月27日在易雅居當代空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