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7日 星期二

減緩海水倒灌、避免地層下陷 慈心基金會「種樹護地球」推動海岸造林

分享
(照片提供: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西海岸造林-植種後)

【WoWoNews】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015年起,得到雲林縣政府的支持,認養了雲林台西海園,積極進行海岸造林。二年多來,面對種種海岸造林的不利因素,獲致林試所、生態工程專家及聯安診所、聚陽實業等企業的贊助,以多元方案,突破海岸造林的嚴峻條件,大幅提高海岸造林的存活率。並進一步於2017年,以台西海岸造林的經驗,與林務局、新北市政府及和泰汽車合作,將海岸造林延伸至包括麥寮濁水溪出海口保安林等六個縣市,共30公頃的土地。期望能帶動各界響應,共同為守護地球家園盡份心力。
(高於土地的台西海平面)

慈心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表示,臺灣四面環海,氣候及環境受海洋影響很大。雲林台西海園匯集了種種海岸造林的嚴峻因素,地層下陷、土地低於海平面一米,海水倒灌、土壤鹽化、夏季烈日、冬季強風、缺水等。慈心基金會面臨艱鉅的挑戰,擔任起資源整合規劃與種樹執行,並接洽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專業單位,同時邀請生態工法專家張文賢老師指導,苗圃業者提供馴化苗,以及獲得企業贊助方式,經營出海岸造林的參考模式。
(照片提供: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種樹專案總監程禮怡(左4)、林試所 嘉義中埔分所傅昭憲主任(左5)、雲林縣政府秘書長黃玉霜(左6)、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業務課課長陳榮宗(左7))

慈心基金會在台西海園,以生態工法營造12公頃的人工濕地,提供種樹所需的淡水資源;墊高種樹地點防止海水淹灌;種植馬鞍藤、蔓荊等地被植物來保土定砂;訂定適地適性的植樹策略,例如種植木麻黃來防風沙,栽種黃槿來抗鹽等;選擇馴化環境之原生樹苗適應濱海惡劣環境;於連續雨天種樹以克服乾旱。至今,台西海園已栽種了30種濱海原生植物,總計25,000顆樹,存活率達7成以上。逢甲大學地層下陷研究團隊,近日針對本案評估其對地層下陷區的貢獻,認為基金會營造的這12公頃人工溼地,為當地整片海水入侵、土壤鹽化,帶來唯一淡水的地表及地下水。而在該處大量種樹,幫助蘊涵淡水資源,成為地層下陷區,減緩海水入侵的第一線。
(專員指導種樹造林方式)
(專員指導種樹造林方式)
(專員講解環保水寶盆涵水功用)

另外,在麥寮濁水溪出海口,已於日據時代種植許多木麻黃,歷經自然環境洗鍊,許多已呈現老化衰退,森林出現破空的狀態。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合作,預計於破空處新植原生樹苗,並且加種一些原生耐陰灌木或小喬木,營造複層的森林結構,增加該地生物多樣性,活化老化的海岸林。又因中南部海岸地區降雨量少,加上全球氣候變遷,乾旱期增加,新植栽的樹苗越發存活不易。面對此困境,慈心基金會研發專利環保水寶盆涵水技術,將雨水或人工補水收集到盆中貯存,利用毛細原理導水到土中,提供樹苗水分。盆蓋可避免陽光直射,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流失,同時減少強風直襲,提高樹苗的存活率。水寶盆的材質可自然分解,不造成環境額外的負擔。目前於麥寮地區進行該項技術之測試。
(照片提供: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台西海岸種植的木麻黃及馬鞍藤)
(照片提供: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麥寮濁水溪出海口森林破空狀態)

慈心基金會於2010年推動「種樹護地球」活動至今,已獲得海內外超過75,000人迴響,總種植數量已逾287,000棵;今年,基金會將海岸造林的經驗拓展,於新北市萬里,苗栗後龍、雲林麥寮、嘉義布袋、屏東恆春及台東東河等海岸線,預計栽種10萬棵樹。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