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兒福聯盟提供/填不完的防疫空白?兒盟呼籲孩要時間,空間,玩伴,自主創意好好玩!)
【WoWoNews】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多國紛紛停課,如何填滿孩子空白成為家長煩心議題。兒福聯盟今(30)日公布台灣兒童休閒與自由遊戲現況調查報告,僅4成5不到半數的孩子經常自己發明遊戲,還有超過6成需要大人教怎麼玩;近5成常感無聊,不知道玩什麼。
許多研究指出,遊戲有助兒童身心全面發展,能促進語言發展、認知能力、情緒調節、人際互動等。因此,《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即保障兒童享有休息和閒暇、從事遊戲和娛樂活動的權利,確保孩子們能擁有健全的身心發展。兒盟調查卻發現台灣兒童在遊戲中面臨每日時間,戶外空間,自製創意,與互動玩伴等四大不足的困境:
每日遊戲時間不足-超過3成兒童平日每天遊戲不足1小時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UNICEF HK)呼籲每天最少要讓兒童有1小時的遊戲時間,並讓兒童能自行決定遊戲的時間和方式等。然而,本次調查發現,33.0%兒童平日遊戲時間不到一小時;9歲以上至未滿12歲的孩子更高達52.7%。對家長而言,孩子未滿3歲時,僅4.5%家長認為遊戲時間不足;孩子年紀介於9至12歲的家長中,有34.6%認為遊戲時間不足。可見隨著孩子年紀漸長,在校時間拉長、功課數量增加,及才藝補習都壓縮孩子遊戲休閒時間。
戶外遊戲空間不足-近4成孩子活動場地為賣場購物中心等室內場所
充足而安全的空間,是孩子能自在遊戲的關鍵因素,戶外場地是最適合精力旺盛兒童來遊戲,本次調查卻發現,僅54.3%兒童經常前往公園、河堤等戶外場地。38.0%是往大賣場、購物中心、百貨或超商等室內場所跑。
自製遊戲創意不足-4成9歲以上孩子常玩3C遊戲,僅1成自製玩具
孩子最喜歡玩什麼呢?前三名為一般玩具(54.6%)、體能活動(47.2%)、手工藝(42.9%)。在玩具取得便利的現代,僅10.2%孩子會玩「自製玩具」,顯示孩子可能缺乏想像力的刺激。並且在9歲以上至未滿12歲的大孩子中,3C遊戲躍升第二名(40.4%),在電子遊戲中,孩子往往是被動地接收大量影音資訊,鮮少有主動參與和發揮創造力的機會。
互動遊戲玩伴不足-近4成孩子經常自己玩
孩子遊戲時需要玩伴,練習輪流玩、接受輸贏等,都是讓孩子學習社交技巧和人際互動的重要管道,也有助孩子發展長久友誼。調查發現,52.6%孩子經常遊戲的對象為同輩手足,38.9%為長輩,但也有38.9%的孩子經常自己玩。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提醒如果孩子擁有玩伴,或是家長每周陪玩三天以上時,都有助於孩子主動發想遊戲或改變規則。陪玩亦有不同類型,相對在旁靜默或不斷提供指導,若家長觀察孩子對什麼物品或玩具有興趣,聆聽孩子表達,進而給予回應和加入遊戲,能讓孩子感到被尊重,累積自信和培養生活掌握感,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本次調查還發現,59.8%家長認為玩遊戲應要有「教育」效果、52.5%認為應幫孩子安排活動免得孩子無事可做,意味家長對遊戲的態度相當「功能」取向。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遊戲和玩樂,是孩子成長的養分,也是兒童與生俱來的權利,本次調查發現近半數的孩子不見得能夠在遊戲中得到樂趣,而家長態度是關鍵,我們呼籲:
孩要時間玩:家長可以每天安排一小時的時間,讓孩子決定如何運用這段時間,在自由遊戲中發揮好奇心來探索和啟發創意和想像力。此外,家長每周能安排一天「家庭無規劃日」,少了預定行程,一起從隨興發想中找到樂趣。
孩要空間去:孩子的遊戲需要有充足的空間,呼籲政府和大眾一起為孩子營造友善的公共空間,讓公園、餐廳、展覽等都成為孩子能休憩的場所。
孩要想像力:被動接收過多影音資訊或3C遊戲可能侷限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意。同時,孩子的遊戲不見得需要大量添購玩具,體能活動能增強孩子的體適能,也能運用生活中的現有素材來激發孩子的創意力與想像力。
孩要玩伴陪:孩子如果能有手足、同學或長輩的陪伴,能玩得更盡興,也增進彼此情感。家長也能為孩子安排玩伴或參加適齡的活動、課程,讓年紀相仿的孩子們一起玩耍,累積的人際互動能力將是孩子一生的資產。
兒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表示,因防疫增加了親子共同在家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家長除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也可以試著允許孩子有些空閒的玩樂時間,並嘗試與孩子一同使用家中常見物品,發揮想像力來玩或自製玩具。並且4/2開始的4天連假兒盟每天將於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hildfirst/推出親子共玩影片,陪伴親子度過快樂兒童節!另外從4/8(三)開始每周三下午將在進行直播活動。為期四周,邀請親子館幼教老師分享如何在家中與孩子一起自製玩具,陪伴大小朋友一起度過專屬孩子的兒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