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慈心基金會第六屆慈濟論壇 以坪林淨源計畫 呼應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分享
(「慈心基金會於2007年於坪林水源區推動「淨源計畫」,致力輔導茶農轉作有機耕作,協助農民認識農田生態保育、交流生產技術及銷售經營等)

【WoWoNews】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11月14日,受邀參與第六屆慈濟論壇「生態的自然發展與人文共創行動峰會」,以坪林淨源計畫有機茶農田生物多樣性成果為例,與產官學及環保團體等分享有機農業如何服務全球環境永續發展系統。慈心基金會長期深耕有機農業,偕同政府、農友及專家夥伴,共同關懷生態環境、守護萬物健康福祉,多年來累積許多臺灣農業與環境永續發展的寶貴經驗與成果。此次,適逢慈濟推動環保30週年,以及世界地球日50週年,慈心基金會於論壇中的案例分享,呼應了多項聯合國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

慈心基金會課長葉采靈說明,近年來,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加劇、糧食安全、環境污染等多重挑戰;加之,近30年來,因農藥、農地開發等因素,全球農田指標生物的分布與數量逐漸減少,農田野生動物及植物生態系瀕臨威脅,農業如何服務生態系統,以達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受到重視。慈心基金會於1997年起,深耕有機農業整合輔導,體認到農業生產不只是提供人類的糧食溫飽,更應該納入生態與環境意識,兼顧農業產能與生物多樣性。在長期輔導農友的過程中,葉采靈指出,兼顧生產、生態、生活與生命的概念,確實能打造豐富的農業棲地、物種及遺傳生態系統,創造人與自然環境永續的未來。

為了擴大環境保育與物種生態系的健全,慈心基金會於2007年於坪林水源區推動「淨源計畫」,致力輔導茶農轉作有機耕作,協助農民認識農田生態保育、交流生產技術及銷售經營等。為了避免慣行與有機栽培的茶菁交叉污染,2009年設置了有機茶專用的「淨源茶場」。茶場除了通過國內的有機驗證,也獲得歐盟及美國 USDA有機驗證標準。慈心推動坪林茶區淨源計畫至今已邁入12年,除了減少對生態、土壤的威脅,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外,更間接保護了數百萬人的民生飲用水源。2018年,慈心基金會透過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進行生態調查,發現茶園已漸漸築構出健全的生物多樣性。以蜘蛛為例,慣行茶園只發現 1 種,坪林有機茶園擁有 17 種;並且發現台灣特有的保育物種:翡翠樹蛙、穿山甲、台灣藍鵲,也記錄到哺乳類:麝香貓、山羌、白鼻心和鼬獾等動物,恢復完整的生態系統。這也呼應了聯合國環境永續發展目標中,保育陸地生態、淨水與衛生、關顧氣候行動等成果。

慈心基金會為了進一步帶動消費者對於生態環境的關注,更打造了「淨源茶」品牌進行推廣。12年來,淨源茶淨源計畫的前瞻性推動,讓坪林地區儼然已成為有機茶業結合生態環境保育及教育推廣的產業模式新典範。淨源茶更獲得「第一屆2020年全國有機茶 TAGs 分類分級評鑑」多項獲獎肯定。2019年起,連續兩年承辦了「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有機茶主題館」,帶動臺灣有機茶的人文底蘊及價值文化。展望未來,慈心將秉持人與環境及萬物生態共好的心,為臺灣及世界環境永續貢獻一己之力。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