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oWoNews】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與「國片起飛大聯盟」共同合作,今天(4/30)以「國片起飛,能量無限」為號召,文化部長李遠及國片起飛大聯盟主席廖偉銘,團結了27部臺灣電影聯合造勢,包括多名資深監製葉如芬、梁宏志、鄒介中、邱瓈寬、曾瀚賢、馮賢賢、陳慧如、陳鴻元、林添貴、黃茂昌、陳郁佳等20位監製聯合力挺,近年臺灣影壇輩出的新銳導演賴俊羽、蘇弘恩、蘇達、陳聖元、王安民及楊宥瑜等,以及陳如山、潘綱大、李夢苡樺、謝承均、黃禮豐等臺灣新生代優質演員,加上資深演員李烈、梁修身、季芹等出席加持,更讓現場星光熠熠,展現臺灣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時表示,聽到「國片起飛」有點心酸,20幾歲就聽到這個名字,也讓他決定加入拍電影的行列,可是一陣子就要重新聽到這句話,還曾經經歷過10年每年國片不到10部片的情況,但是電影人依舊不放棄,面對疫情及全世界觀影環境的改變,國片從前(2023)年佔全體票房的7%,去年提升至11%。李遠說,他從20多歲接觸電影直到現在70多歲了,臺灣電影一直有自己獨特的形狀而形成今天的樣子,就如今年國片,類型多元,有探討國家、族群的紀錄片,也有青春愛情片、恐怖片等商業片,「國片今年一定會起飛」。( 國片起飛 記者會)
「我非常以臺灣電影人為驕傲」,李遠說,文化部能做的就是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包含在預算刪減的狀況下,文化幣到9月中,從原來350點送100點加碼到200點,「雖然沒錢,但我們跟他拼了」。同時,文化部也調整電影輔導金政策,包含增加紀錄片及動畫的前期田野調查及開發補助,以及推動「大航海計畫」,上半年由文策院推出「臺灣故事開發國際合作計畫」,在故事開發階段能夠找到國際合作的方式與劇本的企劃,每案最高支持600萬元;下半年將於國產電影長片輔導金增設「國際旗艦組」,徵集結合國際資源拍攝及國際競爭力的作品,補助金額最高可達新臺幣1億元。期待在政府與民間的通力合作及行銷下,「週週有新片、月月有驚喜、年年有戲拍、戲院一直開」。
「國片起飛大聯盟」成員每月都有國片輪番上映,預計至今年10月,至少有27部國片將在院線推出。2025國片起飛將以「擴大國片起飛宣傳」、「刺激國片觀眾回流」與「鼓勵全民觀賞國片」為目標,藉由兩波擴大造勢活動帶動能量,預計與年底前超過40多部的國片合作,並進行北、中、南戲院總計20萬人次的觀影造勢。特別的是,「國片起飛大聯盟」更將選定北、中、南的人氣商圈,如華山文創園區、臺中及高雄夢時代等商圈,架設「國片起飛充電站」,播放電影預告及展示電影海報等宣傳資料,主動接近、邀請觀眾走進戲院看電影。
(國片起飛 記者會)
近年影音串流衝擊電影市場,面對嚴峻挑戰的臺灣電影更是時刻警戒、逆流而上。「2025國片起飛」今天率先推出的27部臺灣電影,內容包羅萬象,更橫跨勵志、喜劇、驚悚、動作、恐怖、愛情、親情、劇情、紀錄片等多種類型,商業與藝術兼備。其中不僅有代表臺灣入選釜山影展的《夜校女生》,入選坎城影展的《蟲》,入選卡羅維瓦利國際影展的《刺心切骨》,以及甫在大阪亞洲電影節奪獎的《我家的事》。也有臺灣與美國合作的時事紀錄片《看不見的國家》,與印尼合作的成長紀錄片《新來的小朋友》,與瑞士合作的公路電影《陌路兄弟》等。更有臺灣少見的警偵片《搜查瑠公圳》、犯罪動作片《96分鐘》、史詩鉅片《大濛》,以及恐怖喜劇《怎麼可能我家的祖先是你家的鬼》等,都將為2025台灣電影帶來一波波高潮。
電影振興刻不容緩,2025年更被視為復甦關鍵。「國片起飛大聯盟」將帶領國片驕傲展翅,除展現起飛信心,更將鼓舞觀眾走進戲院支持、觀賞國片,跟隨國片一起高飛,展現屬於臺灣電影的美麗。文化部長李遠更大推文化幣「結伴看國片」加倍回饋,邀請觀眾進戲院看國片,除感受電影帶來的歡笑與淚水,賺取更多文化幣零用金,一起用行動支持臺灣好電影衝出好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