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王船製作與民俗藝陣瀕危 啟動王爺信仰文化資產3年守護計畫

分享
(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希望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瀕臨失傳的「王船木造技術與糊紙技術」與「民俗藝陣」傳承計畫。圖為王明賢師傅,現場示範傳統王船「安龍目」及糊紙技術)

【WoWoNews】臺灣俗諺有云:「南王爺,中媽祖」、「農曆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三月媽祖遶境進香熱潮剛過,全臺上千供奉千歲(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蓄勢待發,準備掀起另一波熱鬧的進香活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後簡稱文資局)表示,王爺信仰活動雖然熱烈,但是相關的「王船木造技術與糊紙技術」與「民俗藝陣」,卻因臺灣社會結構與環境的劇烈變遷,缺乏新血輪的投入,傳承出現斷層危機。

為鼓勵及擴大民間參與保護傳承珍貴、瀕危的重要民俗文化資產,文資局特別邀集一向出錢出力,熱心舉辦王爺信仰活動的南鯤鯓代天府、東港東隆宮、西港慶安宮等3項國家指定重要民俗保存團體代表,出席今(14)日的例行記者茶敘,共同宣布啟動「臺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3年守護計畫」。

文資局鑑於歷年來民間參與王爺信仰民俗活動的熱力未曾稍減,傳承危機顯然來自人才培育出現問題,乃規劃於3年投入1,000萬元經費,希望能抛磚引玉,由政府出面規劃,引導廟方豐盛資源與民間自發的旺盛力量,共同推動瀕臨失傳的「王船木造技術與糊紙技術」與「民俗藝陣」傳承計畫。東港東隆宮陳金山董事長、南鯤鯓代天府王連興主任委員及侯賢遜總幹事、西港慶安宮徐松淮副主任委員,均出席表示支持推動傳承計畫。

所以,文化部的「臺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3年守護計畫」,在「王船木造技術、糊紙技術傳習計畫」方面,將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列冊的保存者,如:製作高雄茄萣金鑾宮木造王船的蘇春發先生、糊紙技術的新竹縣劉興星先生、澎湖縣王旭昇先生、許松德先生、金門縣翁文標先生、翁文林先生等,優先列為輔導傳習的對象;在「王爺信仰艱困藝陣傳承計畫」方面,輔導對象則為目前各縣市登錄與王爺信仰有關之蜈蚣陣、白鶴陣、金獅陣等20項民俗藝陣。

為了讓媒體朋友親身體驗臺灣王爺信仰的熱力,文化部於今日記者茶敘中,特別邀請民俗專家林茂賢教授解說臺灣民間王爺信仰特色,還請臺南市登錄的「糊紙工藝」保存者王明賢師傅,現場示範傳統王船「安龍目」及糊紙技術,也非常難得邀請「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七角頭(聚落)神轎前七支涼傘來到現場,由身穿代表七角頭七種顏色服裝的神轎班成員,手持涼傘踩大小門步法進場,展現王爺信仰特色與在地向心力。

為讓社會大眾瞭解並推廣我國重要的王爺信仰特色,自5月30日起至7月27日止,文資局也將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雅堂館舉辦「代天巡狩-臺灣王爺信仰特展」,包含興造王船、醮典科儀、遶境刈香、送船火化等豐富的儀式內涵,臺南市「糊紙」工藝保存者王明賢師傅,將在現場展示以傳統工法製作長12尺、寬3尺、高3尺的大型「糊紙」王船模型,王船上有軍容壯闊的水手群、豐富特色添載(供品),手法細膩精巧,色彩豔麗精緻;特展期間逢例假日也舉辦教育推廣活動,包括民俗專家講座、東港迎王、西港刈香等豐富多樣的民俗藝陣示範演出,歡迎民眾蒞臨,來趟不一樣的民俗文化饗宴。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