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金門迎城隍」榮獲指定國家重要民俗 龍應台讚許金門是「最美麗的文化口袋」

分享
(圖/龍應台部長(右)於十日上午親赴金門,頒發證書給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主委周浯斌(左))

【WoWoNews】「四月十二人看人!」每年農曆四月十二日,金門浯島城隍廟都會循古制、動員全島地方民眾舉辦隆重迎城隍遶境民俗,傳承迄今已三百卅四年,深具文化意義。文化部將「金門迎城隍」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是離島地區首宗獲此殊榮的文化資產,部長龍應台特地於十日上午親赴金門,頒授國家重要民俗指定證書予浯島城隍廟方。龍部長讚許金門是「美麗的文化口袋」,早先大陸一端流入薪火相傳的文化,然後金門人把這種文化韌性從口袋的另一端流往臺灣、南洋,「金門多進士、博士、將軍,是因為金門既能傳承又善創新。」龍應台認為金門迎城隍是「草根的民族藝術」,如果做好交通、宣傳配套,很有潛力發展為國際級的文化藝術節慶。

「金門迎城隍」民俗由來已久,難能可貴處在於所有傳統祭典儀式與陣頭文化,都是由廟方結合當地居民自發參與、籌組並傳習,熱情持續不輟,文化扎根意義鮮明。經文化部依文資法審議後,獲頒國家重要民俗指定證書。

龍部長一早抵達金門後,在縣長李沃士、浯島城隍廟主委周浯斌陪同下,自金城外武廟廣場徒步至城隍廟參香祈安,沿途所見都是參與遶境的各式陣頭,充分感受到金門地方民眾對傳統民俗的敬重,令人感動。

龍應台說,金門在中華民國文化史上有非常珍貴、驕傲的特殊角色,「一百零三年來,金門作為中華民國的文化領土從未間斷,」即使八年抗戰期間,金門縣政府仍在大嶝、小嶝持續維護文化傳承,「是不得了的文化綿延象徵!」

提及一千七百年來的金門文化,龍應台表示,「金門真是美麗的文化口袋」,兩端都有開口拉鏈,每當對岸大陸有戰爭動亂與文化的大割裂時,文化就流入金門的「口袋」得以薪火傳承;「但是金門文化不是封閉、保守的,」金門人會從口袋的另一端,把文化流往臺灣、南洋,再從廣大的海外把創新、才氣引回金門,「讓文化持續不斷,源源不絕。」

龍應台指出,這個文化口袋「美麗中帶著歲月辛酸!」清末金門人出錢出力支持革命,日本入侵時金門人支持抗日,民國卅八年之後,「金門人犧牲了日常生活的幸福與便利,換得臺灣的安定與繁榮,」臺灣人應該對金門心存感恩,「感謝金門人傳承了愛鄉愛國、愛土愛民的文化價值。」

談及「金門迎城隍」國家重要民俗,龍應台表示,每年的迎城隍,不僅把鄉里、國民凝聚在一起,城隍信仰更規範了天與地、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它是一股豐沛的文化力量」,更甚於官制規矩,不能簡單以「迷信」視之。

龍應台部長特別選在金門迎城隍的大日子,在浯島城隍廟前進行隆重授證儀式,由保存團體「金門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周浯斌代表接受指定證書,縣長李沃士、立委楊應雄等在場觀禮見證,欣見金門民俗獲得國家榮銜。

下午二時,浯島城隍爺在絲竹雅樂與鑼鼓鞭炮聲中起駕巡境,為時一個月的「金門迎城隍」民俗活動掀起最高潮,龍部長在旁扶轎,跟著巡安祈福的神轎隊伍,走進萬頭鑽動的金城大街小巷。遶境陣頭多達一百零一組,輦轎、七爺八爺神將、打花草等,形制保有濃厚浯島古風,展現金門在地閩南文化的民俗特色,令人目不暇給。隊伍中,全國城隍聯誼會迎來各地廿三尊城隍爺,供奉在華麗的人力蜈蚣座上遶行金門,也有女性八家將、腰鼓隊,展露巾幗不讓鬚眉的豪邁奔放,很具吸引力。龍應台盛讚金門迎城隍是「草根的民族藝術」,如果能結合交通、住宿、宣傳配套,一定可以發展為深具特色的國際文化藝術節慶。

龍應台部長此行,也專程前往古崗村拜訪文化資產「製燈技術」保存者,年逾九十歲高齡的董天補師傅,仔細參觀高超精湛的「子婿燈」手工藝,並當場訂購一對燈籠,鼓勵金門各地深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都能持續傳承活化。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