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oWoNews】2015年掀起話題的電影《老鷹想飛》偏鄉公益放映行動正式起飛。去年11月20日起《老鷹想飛》在院線上映50 天,寫下台灣生態紀錄片在商業院線首輪播映最長天數的紀錄。
本片啟動於1992年。被稱為「老鷹先生」的沈振中,立志為老鷹做傳二十年,他認為「台灣的每一種本土生物都應該有一個人、一個保育團體或一個企業成為他們的代言人」,「黑鳶二十年最後的具體成果,可能只是以文字與影像的傳記,呈現給一百年的全體國民」。這項行動在擅長野鳥生態影像紀錄的工作者──梁皆得,扛著笨重的16釐米底片攝影機,一路跟拍下,竟然實現了。沈振中最初的夢想,《老鷹想飛》在2015年有機會讓全國民眾看見。夢想成真,當然也結合著無數人在背後默默的支持,及沈振中隸屬的基隆市野鳥學會、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猛禽研究會等的參與投入。
這部影片以「老鷹先生」沈振中尋找黑鳶為主軸。二十多年的行腳,不僅遍及台灣各地,見證了黑鳶在這塊土地上逐漸消失,他的足跡更擴及到鄰近亞洲的幾個地方,香港、日本、印度、尼泊爾,企圖從不同的文化、宗教、政府,觀察「大地共生」的相對關係。在遊歷幾萬公里後,沈振中內心「彷彿找到了,卻又彷彿失去了……」,而最終答案,竟又與台灣民眾切身的食安議題息息相關。
這不僅是一部單純的野鳥生態紀錄片,「老鷹先生」以生命中最精華的歲月,立志關懷土地上的另一種生物,這樣無私的奉獻及執著的精神,就是人格價值成長的最佳教育題材。影片後段黑鳶的現實生存處境,帶動著台灣長期農地濫用藥物,與農作物藥物殘留問題。「今日老鷹,明日人類」,更可視為一部關心人類未來環境的環保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