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圖/國美館「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展場(東海岸佑,〈東海岸,佑! 一起一起,自己自己〉)
【WoWoNews】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臺灣當代藝術界的盛事「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於今(29)日舉行開幕式,由文化部蕭宗煌政務次長主持,國美館陳昭榮代理館長、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施純福副局長、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農委員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陳燿榮副處長等蒞臨會場,策展人龔卓軍與周郁齡、參展藝術家王惟正、莊靈、郭俞平、陳宣誠、林彥伶、陳瀅如、吳梓安、拉黑子.達立夫、喬治.克拉克、東海岸佑、林玉婷、林柏樑、張恩滿及楊文山等也出席。開幕式上並由原住民女歌手巴奈·庫穗以音樂帶來對臺灣環境與土地的關懷及情感,場面熱鬧溫馨。
蕭宗煌次長表示,近年社會上一直在探討當代藝術的定義、以及藝術家如何呈現當代藝術。本次樂見國美館透過2018台雙展呈現藝術家眼中的臺灣,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詮釋臺灣,也期待民眾能在參觀特展後反思臺灣的樣貌與生命力。陳昭榮代理館長則說,今年適逢國美館的三十周年慶,作為壓軸大展之一的2018台雙展以「野根莖」為命題,由兩位策展人及協同策展人王品驊、陳宣誠共同策劃,擴展雙年展在議題研究及展覽空間概念的連結與整合,並拓展台灣自然與人文地理議題。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強調「野」,策展人龔卓軍表示,本次策展希望能將與過去不同的樣貌與生命力帶入雙年展,串聯展場的「吉丁蟲」是默默生活在臺灣最原始的一批昆蟲住民,也代表著試圖展現過去未曾被包含在藝術史內的族群與創作。周郁齡也說,雙年展之於美術館而言是一個外界聲音進入體制的契機與方法,希望藉由本屆雙年展重新梳理藝術史的邊界、表達對社會環境的關懷。協辦單位農委會東勢林區管理處陳燿榮副處長提到,本次展出作品讓廢棄的漂流木轉換為藝術,傳遞友善環境的想法,期待用藝術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以多重觸角發展,延伸了五個根莖系:「野山海」、「野史野影」、「野身體」、「野星叢」、「野家屋」。「野山海」邀請的當代的藝術家,依其存在處境的出發:山岳、海洋、荒野、漂流木、海廢、昆蟲等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形成創作材質與形式的思考。「野史野影」探索藝術社群結社的方式,試圖將視覺線索與緊湊的人際流動進行連結,亦朝向廣義的藝術史與其幽微延展的邊境。「野身體」以1987年甫解嚴後發生的《拾月》行動為起點,折射1987年小劇場運動起始的重要起始事件。「野星叢」探討概念想法與物件之間的關係,藉由概念的集合與組織達到多種理解歷史的創新方法。「野家屋」則展開臺灣「家屋」的當代處境,以1990年代臺灣房地產飆漲為起始點,其所匯集的離散鄉愁、在地抗拒與反思能量。五個子題試圖使雙年展成為一跨學科、研究、知識交換以及空間實踐的領域。
除了透過策展呈現的複雜脈系,2018台雙展亦透過與教育機構以及在地文化空間協力合作,在展前以及展期間陸續推出與主題相互交織回應的策劃。繼九月份與南藝大合作,探討排灣族生命美學與生態哲學「Kacalisiyan斜坡上的民族:撒古流.野根莖講座」,後續將有一系列的影展計畫、表演計畫以及衛星活動,包涵與清華大學合辦的《浪與浪搖幌-邱剛健專題》、與忠信市場黑白切藝文空間、玩劇島小劇場合作推出的活動等,為2018台雙展帶來野性蔓生的連結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