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從「瓦拉米」到“Malavi” 慈心基金會與林務局推動保種計畫打造微生態系統

分享
(圖/慈心「從瓦拉米到Malavi」成果展中,部落舉行祈求小米豐收儀式,祈願作物、生態與文化都能在這片土地繁盛開展)

【WoWoNews】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11月22日,與林務局、花蓮卓清鄉卓清村三部落(卓樂、南安、清水),聯合舉辦「從『瓦拉米』到“Malavi”花蓮縣卓溪鄉布農山村—里山食農文化成果展」。成果展特別於南安田區舉行,在卓清村布農族人的八部合音歌聲中,由部落青年帶領大家一同走進人與土地、生態自然和諧共存的布農山村田區。慈心基金會、花蓮林管處處長楊瑞芬、卓清村村長,以及布農部落耆老與青年孩童一同推出全台第一個以民族地方品牌及族人生活智慧出發的布農里山板曆,作為南安保種田區布農象形文字意象、呈現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於卓清里山地景物候,讓田間隱藏的生態系統知識被布農族人現場操作出來,作為部落、林務局、學校及文化健康站等部落端間的贈與儀式,在部落田間來倡導公民教育,透過文化保種田的創生基地啟動,搭配布農豆豆種籽標本盤地方贈與的食農教育傳承、友善環境餐桌與產品的里山列車啟動,讓卓清村內外不同權益關係人共同參與!活動中,部落更舉行播種祭儀式,邀集眾人之力,攜手於南安保種田中,種下期許生態永續、文化薪傳的種子。

慈心基金會於2018年起,啟動與林務局共同合作的里山食農文化推動計畫。在深入卓清村三部落的互動過程中,觀察到布農傳統智慧中特有的家庭菜園農耕文化。根據田野調查發現,布農家庭菜園中栽培之作物種類,至少包括穀類9種;根莖類11種;豆類13種;瓜果類9種及其它特用類7種等。各家庭菜園種植種類介於13~42種,合計達69種。從生活型來看,包括了木本27種,藤本5種,多年生草本4種,一年生草本33種,在一個個家庭菜園中,呈現出豐富而多樣的物種。其中,由布農迪娜(布農族語稱呼女性長輩)傳承逾百年的「布農豆豆」文化,更同時具有物種保育與文化傳承之內涵:布農迪娜因應在地生態環境、氣候,透過不斷地選種、育種、彼此交流分享豆種,培育出最適應在地自然環境條件的「布農豆豆」豆類作物,在現今極端氣候條件中,這些傳統作物依舊根植部落的家庭菜園中。相對於將種子存放在實驗室、種子庫的「靜態」保種;「農民保種」是一個與在地深度連結、「動態」實踐的過程,且具能量帶動整體生態環境的保育、文化傳承等。然而,部落面臨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文化傳承世代斷層等問題,為令農民保種能夠充分發揮其多元效益並傳承延續,結合林務局近年推廣的里山倡議,慈心基金會以打造「社會-生態生產地景」為目標,進行「生物」、「文化」與「傳承」的保種行動。

慈心基金會自2014年起於南安地區展開水田轉作有機輔導計畫,陪伴6位農友申請綠色保育標章,針對特有種淡水魚菊池氏細鯽作為綠保指標生物。延續此基礎,慈心進一步將關注場域擴展至卓清村三部落,於今年(2019年)開始與綠保農友協作,結合地方生態特性與部落經驗,就田區原生田埂草、水生植物及布農豆豆營造生態廊道植被,利用週遭淺山竹子製作豆棚建置串連廊道,並以水田週邊的菜園、草地、林地、池塘和灌溉溝渠形成鑲嵌地景,串聯田區水系統連結,完善多樣生物棲地。同時,慈心也帶動部落婦女與綠色保育農友進行學習交流,嘗試以布農豆豆、樹豆、油芒等多層次傳統作物雜作,逐步導引布農山村卓清三部落由單一作物有機化,走向發展涵養多元物種的生態緩衝帶。

生物的保種,除了需要良好生態系統的支持,更需要保種人及與其相應的文化脈絡來維繫。慈心基金會在輔導卓清布農山村營造符合生物多樣性發展的生態系統同時,也於南安設置文化保種田及學習工寮,並與林務局共同搭建凝聚部落共識的保種平台,培力部落自主發展能量。在文化傳承面向上,以學校、文化健康站、迪娜的家庭菜園為據點,推動食農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推廣,規劃家庭菜園共食餐桌與文化健康站共耕菜園設計等課程,搭配南安保種田文化空間,從點到面讓不同部落的不同世代:長者、青年、孩童們,更結合部落返鄉青年「小農餐桌」以及外部青年「種子野台」、「三月半有限公司」的創新力量,以“Malavi”(布農族語:大家一起來!)打造全台灣第一個生態農業民族地方品牌,透過品牌的具體操作及一級友善農產。傳統板曆結合工具、生活、場域、生物等符號,讓在地布農族人的生活經驗與生態觀察結合,重新發展屬於卓溪布農山村的文化板曆,形塑源自里山能量的品牌意象。從布農山村出發的布農豆豆、台灣粟、台灣藜到瓦拉米,以家庭菜園為核心,就布農族的家族農場連結水田、旱地及農村聚落,農耕地景同時維繫不同里山動物的棲地多樣性,透過一級農作引領的友善生產及跨域合作,正是積極建置布農山村的生態加值服務系統!為卓清山村生態、生產與文化的永續發展,注入不絕活水。

“Malavi”,是布農族語中「大家一起來做某件事」的意思。而在卓清山村中,Malavi的「一起來」精神,不只有生活在這裡的人,還有田間的小動物、和承載萬物的生態環境,是在地對於國際愛知目標—里山倡議的具體實踐。慈心基金會花東專案計畫主持人李思明表示,透過保種計畫,慈心帶動部落內外多元權益關係者的共同參與,以參與式農業模式,發展「生產、生態、生活、生命」共存共榮的四生精神,期盼實現卓溪部落群與山村環境和諧共生之美好願景。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