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牡丹創生半年有成 打造高士部落全國首座「社區菌種中心」 展現里山林下經濟未來

分享
(照片提供:林務局/菌種中心成立儀式大合照)

【WoWoNews】國境之南的牡丹鄉,人口僅五千人,有著森林環繞、生態豐富的環境。這樣的偏鄉要「創生」,該如何著手?居民們循著先人與自然共生的智慧,提出「里山林下經濟在原鄉」的地方創生計畫,也是屏東縣第一個提出且通過地方創生計畫的鄉鎮,今(11)日在林務局國際會議廳發表該計畫全國首例打造的「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為地方培育適合當地環境生長的菌種,克服長期以來菌種弱化問題,不但可望重振獨具特色的牡丹鄉段木香菇產業,同時也呈現跨領域專業共同發展「段木香菇」、「林下養蜂」與「山林畜牧養雞」三個依靠里山森林資本與社區培力的特色生產。

牡丹鄉公所在國家發展委員會、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及屏東縣政府等單位的協助下,名列全國首波通過核定的地方創生計畫,也是首例以全鄉性發展「林下經濟」的地方創生計畫,呼應國際「里山倡議」精神,牡丹鄉選擇了「林下經濟」與「混農林業」的方式,「愈在地、愈國際」的適地發展模式,循序漸進地建構起社區產業。這個以林下經濟為主題的地方創生推動至今,最具特色的亮點是社區型菌種中心,並落實在地人才養成,返鄉青年李智揚、王嘉柔已經習得菌種培育技能,並應用在部落段木香菇栽培工作上。

牡丹鄉栽培段木香菇已有60年歷史,以印度栲為主的段木樹種,栽培出來的香菇香氣濃郁、風味獨特,是依循著長輩傳承利用森林環境的傳統生計方式,深具地方文化特色,令鄉民相當自豪。然而段木菇栽培不僅面臨段木源不足,菇農更為菌種弱化問題所苦,本來可以有三年生產量能的菌種,現在常常只有一年生產力,造成段木利用效率不彰及菇農投入成本的損失。臺灣香菇菌種場僅依賴兩家公司,由於長期過度繁殖單一菌種及菌種保存問題,加上氣候暖化,各地環境差異等因素,近年來各地菇農紛紛表示出現了菌種弱化狀況。

為解決這問題,屏科大團隊、農試所與牡丹鄉高士部落合作,成立全國第一座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由屏科大篩選菌種,並使部落青年習得這門技術,也自行培育適合在社區生長的菌種,不僅避免香菇產量隨著市購菌種重複移植的次數逐漸遞減,在地生產菌種也可減少運送成本,並降低運送途中未利用冷藏車造成菌種活力弱化。更重要的是技術扎根部落,發展此地區使用的適地菌種,並且地產地消,降低成本。

建立這座社區型的菌種中心,不僅有來自農試所專業的協助,屏科大將專業師資導入社區,持續諮詢輔導與評估、進行牡丹鄉香菇菌種的採集與保種,以及菌種擴培(香菇子實體採集→培養基製作→菌種分離培養→麥粒瓶培養→木屑瓶走菌培養)。而高士社區進行菌種中心的空間整備、木屑瓶植菌至段木,及香菇栽培與管理。從學校與社區分工開始,逐步培力與技轉,直至社區完全承接,能夠獨力運作。

經由產官學合作打造的社區型段木香菇菌種中心,有別於公司企業型的菌種生產體系,這種社區型模式更加適合山村、小農、返鄉青年的操作,也將帶給台灣各地山村自行培育適合在地生長的菌種,有助於多樣性菌種的保存,增進產業韌性。林務局表示,可以用培育菌種的「五寶」來形容這套產官學緊密的合作關係,分別是來自產業界的「菌種平台」、來自學界的「專業技術」、來自社區的「在地種植」、帶來希望的「農友與青年」,以及來自政府的「資源推手」。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