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訪視雲林縣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狀)」 鄭麗君參與「挑飯擔」期許文資永續傳承

分享
(圖/文化部長鄭麗君於下寮萬善爺廟體驗挑飯擔)

【WoWoNews】文化部長鄭麗君今(9)日下午訪視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 (狀)」,由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雲林縣政府文化處陳璧君處長與相關民間宮廟代表陪同,走訪位於雲林縣口湖鄉的下寮萬善爺廟、蚶寮萬善祠及金湖萬善爺廟,除親自上香表達對死難先人的哀悼與敬意之外,鄭麗君也實際參與「挑飯擔」,並瞭解放水燈陣頭及水車藏(狀)製作過程。

「口湖牽水車藏 (狀)」源於175年前(清道光25年,1845年)暴雨引發海嘯,罹難者後代為追思祖先、超渡孤魂形成此一特殊的民俗科儀。「口湖牽水車藏 (狀)」辦理時間為農曆6月7日至8日(今年為國曆7月9日至10日),10日將於金湖地區舉辦牽車藏 儀式。

雲林縣政府於民國97年登錄本案為無形文化資產,並於民國99年獲文化部(時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登錄為重要民俗。多年來文化部補助其保護傳承工作,今年亦補助雲林縣政府辦理在地學童教育傳承,此外,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也啟動保存維護計畫,委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擬訂專案保存措施,並透過專家學者群進行輔助培力工作,藉著實際參與民俗的籌備過程,提供政府及民間未來推動保護工作的建議。

鄭麗君表示,「口湖牽水車藏 (狀)」是雲林地區傳承已久的民間信仰,至今依然保留傳統的儀式,維持緬懷先民、追思前人的精神,同時撫慰罹難者後代,展現了民間自發力量與社群凝聚力,也提醒我們應該尊重環境,瞭解大自然的力量,這正是民俗文化資產最可貴的地方。

文化部輔助培力計畫主持人黃文博及林茂賢說明,由於社會環境變遷,在地珍貴傳統民俗往往在不經意間就逐漸流失,需要透過持續瞭解,方能有助於掌握重要民俗的現況與困境。此外,文化部民俗審議委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承緯107年和今年都邀請日本東北學院大學金菱清教授來臺參與祭儀並辦理學者座談會,促成臺日災難記憶議題的國際交流,也是此一民俗現場亮點之一。
WoWoNews 版權所有 RSS訂閱
Copyright©2008 wowonews.com All Right Reserved

Back to TOP